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朝8晚5、用“笨”方法的他,为何54岁就得了诺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1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北京时间10月4日,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德姆·帕塔波蒂安(Ardem Patapoutian)由于发现温度和触觉受体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2da8f14753b4877abcbfefd90370d3e.jpg

诺奖得主平时生活中是个怎样的人?他们研究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这项研究为何能获诺奖?《中国科学报》邀请了4位专家进行解读。

感知热、冷和触觉的能力对生存至关重要,是我们与周围世界互动的基础。我们总认为这些感觉是理所当然的,但神经冲动是如何启动的,温度和压力是如何被我们感知到的?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了这些问题。

David Julius利用辣椒素(一种来自辣椒的刺激性化合物,可引起灼热感)来识别皮肤神经末梢中对热有反应的传感器。Ardem Patapoutian使用压敏细胞发现了一类新型传感器,可以对皮肤和内部器官中的机械刺激作出反应。

诺奖委员会评价,这些突破性发现启动了密集的研究活动,导致我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知热、冷和机械刺激的理解迅速增加。获奖者在我们对感官与环境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理解中发现了关键的缺失环节。

《中国科学报》:你认识的诺奖得主是怎样的人?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肖百龙:

Ardem今年54岁,作为诺奖得主是非常年轻的。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有活力、有闯劲的科学家,总是喜欢引领一个领域。他的实验室早期发现了多个温度感知受体。2010年,他的实验室又发现了感受机械力的分子受体。

我曾在Ardem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的工作效率。他总是早晨8点来到办公室,下午5点就离开了。与精彩的科技事业一样,他的业余生活同样丰富,这是一个很有生活热情的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听过Ardem的报告,记得当时他说,他们做这个研究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很“笨”的办法,把200多个可能与细胞感受压力有关的离子通道基因挨个用RNAi(RNA干扰)技术逐一敲除,以确定细胞是否还能感受压力,直到敲到第100多个的时候,才找到一个关键基因,后来他们把这个基因命名为Piezo1,他们做这个研究真的很辛苦。

2010年他们鉴定Piezo的文章发表,我看到后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应该能得诺奖,毕竟人体基础感知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已经有多项获奖,如味觉、视觉等。也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团队正式开始进行表达、纯化进而解析Piezo三维结构的工作,以期解释这个通道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并于2015年首次报道了这个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中国科学报》:得知今年诺奖的评选结果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命科学领域科普作家郭晓强:

热门领域爆了一个“小冷门”!

不出所料,今年诺奖颁给了呼声很高的神经科学领域。但是颁给了触觉和痛觉受体的发现者,又有点小冷门的感觉。

对今年的诺奖,多数人以为会先颁发给神经科学领域里发现听觉分子机制或开辟光遗传学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有的已经8旬高龄。

尽管大家普遍相信David和Ardem两位科学家获奖是“早晚的事”,但他们真的是“太年轻”了。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

这更让我感慨,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对这些人体基本感知的研究的确都是诺奖级的。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肖百龙:

如今,Ardem实验室又在新的方向进行探索,开始在植物中寻找机械敏感通道。这位已经获得诺奖的大科学家,未来还有着无限可能。

《中国科学报》:该研究为何能获诺奖?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肖百龙:

很多时候,诺贝尔奖都颁给了对自然界本质问题的探索工作,这次也一样。

外界带给生物的机械刺激无处不在,触觉的感受机理是非常基本的科学问题。Ardem团队发现的Piezo通道在机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广泛,很多系统都需要它。而且有非常明确的人类遗传学证据显示,它的突变会导致很多遗传疾病。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仇子龙:

本次诺奖获得者的主要发现是Trpv1和Piezo通道相关的研究,这是触觉痛觉领域内对机械感知最大的两个赢家。

首先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科学发现,其次,该发现有足够的影响力。

痛觉的机械感知关系到很多人类疾病。但并不是因为痛觉跟疾病相关,科学家们才去研究它,而正是因为在这个领域有了许多原创性研究后,我们才发现痛觉的相关机制研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疾病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这再一次提醒我们,伟大的科学成果往往来自人类没有功利心的求真和创新。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