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八旬老党员省吃俭用 每年慈善捐助上万元(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30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法国
本文由 渠县网 www.quxian.cn  整理提供:

沈阿姨自掏腰包给环卫工人发“冷饮费” 通讯员供图

沈阿姨自掏腰包给环卫工人发“冷饮费” 通讯员供图

沈阿姨自掏腰包给环卫工人发“冷饮费” 通讯员供图

前天上午,江东王隘社区的10名保洁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每人100元“冷饮费”,共计1000元。送礼物的是王隘新村86岁老党员沈志先。这笔特殊的冷饮费,沈阿姨已经坚持发五六年了。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虽然她平时非常节俭,但对公益事业却很慷慨,10多年来每年慈善捐款上万元。通讯员 吴金苹 记者 薛曹盛 樊莹
每年慈善捐款上万元,却连把破扫帚都舍不得扔
老人今年虚岁86岁,老家在北仑,参加过抗美援朝。她的丈夫曾参加过八路军,今年年初离世,享年91岁。
“心肠真得好,做起公益很慷慨。”应女士在王隘社区工作有20多年了,说起沈阿姨来赞不绝口。她说,以前老人每年都会去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金额大约是1万元。从2005年开始,老人通过社区向慈善总会捐款,每年1万元,已经坚持了10多年,多次被评为“江东区优秀共产党员”、“江东区慈善优秀个人”。
尽管如此,老人在生活中却很省吃俭用。前阵子发生的一件小事,让应女士印象深刻。有一次她刚好在办公室,沈阿姨走过去找她:“小应,能不能帮我开一下小公园的门,我有东西掉了。”
应女士想着老人可能掉了贵重的东西,急忙帮她去开门。结果老人要找的竟然是一把从4楼掉下来的扫帚,而且看起来已经破旧不堪。“阿姨,这么旧的扫帚可以扔了,买一把新的。”“没关系,我用习惯了,没事的。”
应女士感叹:“这么大年纪,住在4层楼,每天上下都要自己爬楼梯,我们都劝她换有电梯的房子。但老人总是说没事,就当锻炼锻炼身体。”
给保洁员发“冷饮费”,还提醒他们注意身体
2011年夏天,沈志先阿姨看到保洁员为社区的环境清洁挥汗如雨,她又坐不住了,自己掏钱送些水果和饮料等防暑用品。这样一坚持,就是好多年。
湖北籍的聂师傅就是其中一位保洁员。2003年,他来到宁波打工,在王隘社区找了这份工作。虽说保洁的活儿不好干,风吹日晒的,但师傅却很知足。
“身边有这样的好心人,心里觉得特别温暖。”说起和沈志先阿姨的相识,这位师傅印象深刻。那年夏天,他和其他保洁员人手拿到一箱葡萄。后来才知道,是社区沈志先阿姨自讨腰包送来的。他留意到,这位阿姨为人很客气,每次在街上遇到,就提醒他们:“要多注意身体,不要中暑了。”
10多年过去了,沈阿姨对聂师傅等保洁员的照顾从未断过,一开始是送葡萄,后来改成发“冷饮费”。如今,老人年纪也大了,有空的时候保洁员们还会去看看她,亲似一家人。
面对荣誉老人很低调,只希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每当有人问,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送别人,是不是太傻了?这位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些退休工资都是党给的,我们吃穿不愁,如果能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就再好不过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这位老人显得很平静。昨天记者试着采访沈阿姨,结果被拒绝了。社区工作人员说,老人为人低调,平日里都不太愿意宣传这些事。
随后,记者又辗转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白先生。白先生说,妈妈做慈善捐款好多年了,他和妹妹都挺支持,只要老人开心就好。
白先生说,父亲年初过世后,母亲写下的怀念文章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俩知足常乐,吃的是以素为主,也吃鱼肉禽蛋。怀的是平和心态,与人不争、不恼、不怒。爱心加大度——我俩除向慈善单位每年捐一笔款外,每年还将国家给我俩的高龄补贴,作为冷饮费分送给社区的清洁工。这既是对清洁工的尊重,也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一种称赞和褒奖,看到他们高兴,老伴和我更高兴……”
本文结束,多谢阅读!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生活在渠县 爱上渠县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