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眉山天府新区:从“靠山吃山”到“靠山致富” 高家镇的露营“致富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1 14: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龙泉山脉中段的玛瑙山腰已传来清脆的鸟鸣。62岁的村民王朝宗将晾晒好的腊肉装进竹篓,朝着山顶的露营地走去。

“今天预订了20斤腊肉,都是成都客人提前订好的。”他的脚步轻快,身后蜿蜒的山道上,已有背着专业装备的徒步爱好者向着海拔912米的观景台进发。

这是眉山天府新区高家镇中坝村的日常图景。这个由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山区村,正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出一条“靠山致富”的新路径。

青山变金山:生态资源释放文旅活力

中坝村森林覆盖率超70%,夏季气温比平原低3-5℃,玛瑙山巅可将三岔湖、兴隆湖、成都市区尽收眼底。

“过去守着‘聚宝盆’却找不到致富路。”站在新建的“山林隐语”露营地,村支书亢丹指着满山苍翠的柏树林感慨,前些年,全村人均收入始终徘徊在万元以下。

转机始于2021年。村“两委”组织村民代表到成都三圣乡、彭州小鱼洞等地考察,最终将目光锁定露营经济。

“城里人追求‘诗与远方’,我们这有清新的空气、天然的氧吧,还有特色农产品。”亢丹翻开工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专家建议:利用20公里环山步道开发徒步线路,改造闲置农房发展民宿,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观雪”的四季旅游……

两年间,村里争取到新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资金,将废弃的老政府阵地改造成“农产品展示厅”,流转闲置林地建设“山林隐语”“赤望之丘”露营地。36岁的返乡青年王健鑫承包了村里的民宿小院,“4间客房周末提前两周就被订满,到小院喝茶休闲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土货成俏货:产业链条激活集体经济

午后,合作社腊肉工坊里蒸汽氤氲。村民佘仕军将柏树枝丢进熏炉,独特的香气浸润着悬挂的肉条。“用古法熏制,每斤能卖到48元,是普通腊肉价格的二倍。”

瞄准露营经济带来的流量,村集体成立“忠坝农产品”合作社,建立起“农户散养+集中加工+线上线下销”的产业链。在露营区设立的“山货集市”,土鸡蛋按枚卖、嫩南瓜论个销,山货变礼盒。

2022-2024年,合作社销售额突破50万元,带动15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000元。

“以前挑着担子走三小时山路去赶集,现在游客上门收。”63岁的徐德才展示着记账本:春日组织小型亲子活动带小朋友挖野菜识中药材、夏季销李子、秋天售核桃、冬季推腊肉,全年增收3万元。如今,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9800元。

流量变留量:农旅融合注入发展动能

傍晚时分,赤望之丘营地的帐篷陆续亮起灯光。成都游客白先生带着孩子体验植物拓印,“白天徒步采摘,晚上围着篝火手工,这才是深度乡村游。”像他这样的“回头客”已占当地游客总量的40%。

为延伸消费链条,村委策划推出“徒步+”系列活动:联合摄影协会举办“玛瑙山四季摄影赛”,邀请中医专家开发柏树养生课程,组织农户开发野菜宴、药膳火锅等特色餐饮。更令人期待的是即将启动的“中坝村徒步季”,计划串联20公里森林步道和6个打卡点,打造川西徒步黄金线路。

“未来三年中坝计划培育10家民宿小院,开发探索生态种植基地500亩。”亢丹表示。

暮色渐深,山间升起袅袅炊烟。露营地的投影幕布上开始播放露天电影,村民们端着新摘的枇杷招呼客人品尝。这座曾经寂寂无名的山村,如今正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