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新春走基层|“燃”起新生活 “酿”造新希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4 19: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近日,记者走进资阳市乐至县宝林镇独柏村,见证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便利,感受村民的精神风貌,探寻乡村振兴路上的蓬勃生机。

独柏村1组村民吕仕荣的新房。

新房新岁 团圆暖意溢满屏

明媚的冬日暖阳倾洒而下,给独柏村1组村民吕仕荣老人的新房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薄纱。这是一栋欧式风格两层小洋楼,淡蓝色的外墙瓷砖清新雅致,门口两根高大的罗马柱稳稳伫立,柱顶雕花藤蔓蜿蜒盛放,尽显典雅浪漫,在田园风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

吕仕荣的大儿媳正在淘米煮饭。

房前,吕婆婆正娴熟地切菜准备鸭食,大儿媳在一旁淘米洗菜、筹备午饭。屋后,大儿子张赞正和工人讨论着水塔安装细节。室内,二儿子张宗亮变身粉刷匠,忙着给墙壁刷白。一家人虽各忙各的,却处处流淌着家的温暖与安宁。

吕仕荣的二儿子为墙壁刷白。

回溯到2024年5月,吕婆婆向《资观帮忙》求助,她和邻居家同时交了燃气安装费,可邻居早已用上天然气,唯独她家迟迟未安。当时,吕婆婆独自一人在家守着修建新房,没有天然气,只能烧柴为工人做饭。吕婆婆双眼患有白内障,一遇到浓烟便止不住地流泪,那滋味苦不堪言。好在,通过栏目组的关注和村两委的积极协调,一个月后,吕婆婆家终于通上了天然气。

通天然气前吕仕荣烧柴做饭。

“后头我听老娘摆,请你们来帮忙才安起的,原先老人一个人在家不方便,安起了我们在外头也安心。”二儿子张宗亮常年在新疆搞土建,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回家,今年他准备待到3月份再走,争取把室内装修做完,让母亲早日住进新房。

吕仕荣的大儿子带记者查看安装好的天然气表。

“肯定高兴嘛,我妈妈做了白内障手术害怕烟熏,把气安起就方便得多,感谢你们也感谢村上,给我们办了实事。”大儿子张赞夫妻俩都在成都打工,昨天才风尘仆仆赶回家。他难掩激动地说道,尽管新房还有很多地方没完善,但今年一家人已打算就在这里热热闹闹过个年。

母慈子孝 自力更生奔新程

儿子们希望操劳大半生的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母亲却希望不给儿子儿媳添负担。翻了年就77岁的吕婆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不仅一个人养鸡养鸭,还下地干活,精气神完全不输年轻人。“我喂了9只鸡、12只鸭,我土地还是种得宽,有5亩多,油菜都接近4亩。”

吕仕荣喂鸡。

说到这儿,吕婆婆满脸自豪,拉着记者就往菜地走。新房的旁边和背后的坡上,都是吕婆婆亲手打下的“江山”。一溜溜整齐排列的翠绿油菜,宛若士兵方阵,身姿挺拔。“你看,这一大片都是我的,一直到那头呢!”当记者好奇地询问:“这些您一人种了多久呀?”吕婆婆瞬间挺直了腰板,骄傲地说:“两三天就种下去了,一天随便栽5分土!”

吕仕荣蹲在菜地里与记者侃侃而谈。

谈起自己擅长的领域,原本面对镜头还有些羞涩的吕婆婆变得侃侃而谈:“明年三月间就可以收啦”“看这油菜长得多好,好与撇就看这根蔸”“明年收成好能有两三千的收入”。望着长势喜人的油菜,吕婆婆笑着回忆,自从老伴儿两年前去世后,她就独自挑起了种庄稼的重担。玉米、胡豆、油菜……什么应季种什么。尽管儿子儿媳都十分孝顺,一直劝她别再操劳,可闲不住的她,总想着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种庄稼一天能挖一亩多地,累了就歇会儿,不累了又来。我种一天是一天,种地自由,心里踏实!娃儿媳妇都不要我做,害怕我在屋里出事,我说你莫管我,你把你们自己过好,他们有他们的负担。”

吕仕荣家灶台燃起熊熊烈火。

母慈子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在吕婆婆家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记者深受触动。回到家,大儿媳已经准备炒菜。在简易的灶台前,她轻轻打开燃气阀门,扭动燃气灶开关,刹那间,熊熊火焰升腾而起,在锅底跳跃舞动。

大儿媳给吕仕荣夹菜。

“2024年,我们全村大概有150户安装天然气,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生活的所需所求。在产业方面,我们通过撂荒地整治,种了玉米、酿了酒,成立了独柏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并积极发动村民在村集体经济里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解决了家门口就业创业难题。同时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回村就业创业,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独柏村党支部书记蒋坪平介绍道。

人兴业兴 乡村注入新引擎

乡村的希望是什么?在独柏村走了一圈,记者找到了答案:是漫山遍野、充满生机的柑橘树;是远近闻名的桑叶鸡,供不应求的桑叶蛋;是地里绿意盎然的蔬菜;是收获的藕田,农人们满身淤泥却干劲十足;是成群的白鹭,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这片栖息地……更有那些看过城市繁华,学到技术本领,却毅然选择回乡的青年才俊。

村民在藕田挖藕,身后白鹭栖息翱翔。

独柏村5组村民陈延军,今年20岁,是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早些年,母亲因烧伤落下二级残疾,父亲又患有精神类疾病,家庭条件一直很困难。好在这些年,在国家低保、残疾补助、产业到户及雨露计划等政策的帮扶下,一家人的日子逐渐好转,他也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如今,即将毕业的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了家乡。

陈延军搀扶母亲进屋。

2024年12月,陈延军高票当选为独柏村5组组长。今年1月,他又在村集体经济酒厂里迎来了一份新工作,负责直播后台的策划运营。“我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来宣传独柏村,让我们家乡的农产品能够走出去,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陈延军在酒厂直播间操作直播后台。

既能够照顾家庭,又拥有了专业对口的工作,陈延军坚定地表示,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就是他美好生活的希望源泉。“新的一年,希望家人健健康康,自己在事业上收获更多、成长更快,更希望咱们独柏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酒厂生产车间,大伙儿为发酵缸绑上保温膜。

除此之外,一到寒暑假,来自成都锦城学院的大学生们也会来到村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帮着处理村务、开办周末课堂、进行直播带货……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到来,如同新鲜血液,为独柏村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大伙儿将酿好的酒运往酒窖。

“从2022年9月出产第一批酒,目前柏粮液已经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6万多元的纯收益。1月11日,我们独柏村柏粮酒坊正式开业啦!当天就卖了将近15000斤,还有12000斤的意向性订单。”

独柏村驻村第一书记柳周孟兴奋地向记者分享着喜悦,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现在,我们有了好的厂房和设备,今年计划开展技术升级,在保证酒的醇香度和品质的同时,提升包装设计,力争今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光柏粮酒这一块,产值能够达到50万元以上。”

新房子、新产业、新希望,独柏村的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燃”起新生活,“酿”造新希望。相信在新的一年里,独柏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让新春的美好与幸福,岁岁延续,年年常新。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5-1-25 11:1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新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