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联播观察·悠扬蜀韵 | 瞧!捏出来的“立体年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1 19: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智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联播观察》推出《悠扬蜀韵》系列报道,聚焦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历史根脉传承的故事。

泥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千百年来,这一看似平凡的材料,却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近日,《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藏族民歌、蜀绣蜀锦等四川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的新闻。今天的《联播观察》带大家揭秘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氏泥彩塑。

“我叫徐兴国,今年72岁,从1979年开始我就跟随父亲,一直做泥塑做到现在。”在遂宁市大英县,我们见到了徐氏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徐兴国。

泥塑,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这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传统手艺。徐氏泥彩塑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吸收了年画、木雕、皮影等民间艺术精髓,日常创作取材于民俗风情、山水野趣、神话传说等,使其泥塑形态质朴逼真、造型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形成“百年不变形,五十年不变色”的风格特点,这也让大家伙儿称其为“立体的年画”。

徐兴国向观观介绍:“我们徐氏泥彩塑,要做成一个成品,大概都要经过八道工序,首先绘图设计,然后就是造型、扎架、做粗泥、做细泥,最后就是修补、贴金、上彩。”

徐氏泥彩塑创作过程中将“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技法运用到服饰设计上,通过工整细腻的工笔手法,把人物形象“做活”,让凝固的泥塑充满“动感”的表达。

如今,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徐小勇的手里。父子俩并肩坐在同一张工作台前,共同探讨技艺,精心融合新时代的特色与需求,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谈到如何让泥塑尘封的岁月焕发新生,作为第六代传承人的徐小勇向记者分享着他的尝试:“现在我们会探索更多现代题材,比如卡通形象等,吸引现代人的关注和体验。”

时代在变,泥彩塑的外形也随之变化,但其根基和灵魂却始终如一,它将继续记录人们的生活、文化与时代的变迁。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4-10-31 22:3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1 23:1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1 23:3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太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1 23:5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7:2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7:3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9:5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立体几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11:44: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