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渠县:方寸之地做文章 “蚕海桑田”结出富民增收金丝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5 1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鱼米乡,采蚕忙,两岸青青万株桑。”秋日微风中,走进渠县报恩乡金竹村道路两旁的桑园,淡淡清香袭来。

“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蚕桑养殖,种植桑树200多亩,有蚕房40张。今年桑蚕收购价格比较高,每公斤55元左右,今年我们已经养殖了4季,算上最后一季的产量,预计今年集体经济收入20万。”金竹村村支部书记王林渠介绍道。

9月18日,在金竹村养蚕基地里,金竹村村支部书记王林渠正指挥村民采摘蚕茧。看着连片的桑园、碧绿的桑叶、洁白的蚕茧,村民林渠觉得日子有奔头。


守着“老路”

蚕桑养殖艰难前行


桑蚕养殖作为金竹村的支柱产业,种桑养蚕历史久远。“我们村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养蚕,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有桑树,到了3月份,树枝长新叶,家里就搞点蚕种开始养蚕了。”报恩乡金竹村支部副书记胡长江告诉记者。尽管金竹村桑蚕养殖历史悠久,但桑蚕出产量低、养殖不成规模、售卖价格低廉,桑蚕养殖一直未成气候。


640?wx_fmt=jpeg

蚕茧养殖基地


2015年,金竹村村“两委”干部出资,筹集了88000元,将废弃的学校教室改为养殖基地,在荒地上种植桑树,尝试养殖桑蚕。

“当时养了20张蚕,每公斤售价30元钱,除去工人的工资,我们不赚不亏。”王林渠说,“养殖持续到2018年,产业发展一直不见起色。后来我们寻找到业主承包,村干部全部退股后,村集体经济靠土地流转盈收。”王林渠说。

2021年,金竹村收回桑蚕养殖承包,决定由村集体发展桑蚕养殖,利用扶贫资金投资60万元建设大蚕房,并和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由安泰公司提供蚕苗和技术,金竹村负责养殖,蚕茧由安泰公司全部收购。

如今,金竹村有了标准化的厂房、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桑蚕产量、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养蚕是个很好的产业,除了蚕房建设和桑树种植外,投入小、风险低、回报高。21年,桑蚕养殖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22年增收12万元。”王林渠说。

“我们的小蚕房有300平,是用来共育蚕种的,大蚕房1000平,等小蚕长到一定程度就全部转移过来喂养,现在蚕已经全部结茧了,我们正在采收,采收完了安泰上门收购。”王林渠说,“看着一批蚕宝宝从小米那么大,长到白白胖胖的,再到结茧后卖出去,我的心里很舍不得,就像看着长大的孩子要远行一样。”


技术更新

桑蚕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桑蚕养殖好,新技术是提质提量的新出路。在与安泰公司合作后,胡长江发现了蚕桑养殖增产的关键。

“过去我们村使用的养蚕技术和现在的区别不大,增产的关键是做好眠期前后上桑叶。以前我们养殖的时候,看到蚕开始休眠就不放桑叶了,但还有很多蚕没有进入眠期,还要继续吃桑叶,桑叶不足、蚕生长不好。”胡长江说,“新技术要求要等90%的蚕结束眠期再放桑叶,这样蚕的大小整齐,蚕的结茧率和结茧质量高。”


640?wx_fmt=jpeg

给蚕上桑叶


“胡书记是80年代养蚕的老技术员了,多次到绵阳、广安学习养蚕技术,现在他是我们的技术指导。”王林渠笑着说。

“蚕的生命周期很短,从小蚕到采茧一般需要28天。别小看养蚕,它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要求。养蚕的适宜温度在27—28度之间,大蚕湿度要求80%—85%,小蚕湿度在90%左右。天热的时候,基地内配有空调、电风扇、冲水设备等给它们降温,天冷就利用草根、柴火、无烟煤等升温,同时还配有加湿器对它们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干预。蚕很爱干净,我们还需要经常用石灰消毒。当满足了条件,蚕宝宝桑叶吃得越多,生长得越好,丝的品质也更上一层楼。”胡长江介绍,“以前技术落后,桑蚕养殖产量始终无法提高,和安泰公司合作后,才学习到先进的养蚕技术。”

“蚕桑养殖和种庄稼的时间是完全错开的,村民们有时间、有劳力,大家都乐意跟着干。”报恩乡金竹村3组村民、蚕茧养殖基地工人卢琼兰高兴地说,“在基地干活50元一天,每天早上六点半来给蚕房消毒,上桑叶,喂蚕,清扫蚕房,一天干八九个小时,一个月有1000多元零花钱。村上还设置了奖励制度,超产1公斤奖励5元,上一批蚕超产,我还拿了300多元奖金哩!”

桑蚕养殖不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也为村民就近就业带来了新机遇。经过两年实践,金竹村决定充分发挥桑蚕产业“短、平、快”的优势,在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发展小蚕共育技术,提高“蚕苗”质量,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来抓,将桑蚕产业打造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产业。


敢闯新路

蚕桑村奏响致富歌


金秋时节,走进渠县报恩乡金竹村,车辆沿着蜿蜒的村道行进,只见不少村民的房屋旁都搭建着一个钢结构架子,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这个架子就是村民们的蚕房了,还没有修完。今年,我们以村上的桑蚕养殖产业为中心,鼓励村民在家养蚕,发展庭院经济,由村里的桑蚕养殖基地统一育种供种,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对外销售,让金竹村的桑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王林渠说。


640?wx_fmt=jpeg

村民收集桑叶


王林渠告诉记者:“村子常住人口有300多人,平均年龄在60-75之间。我们因地制宜发展蚕桑养殖业就是要充分利用村子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庭院经济,让家家户户养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已经有85户村民加入了进来,我们计划征集100户,让桑蚕产业全村推广。”

“听说要发展庭院经济,我和老伴马上就要求加入。在村基地干了2年,去年一年挣了7000多元,这么好的收益让我们对桑蚕的养殖充满了信心。等蚕房建好了,老伴就负责在家养蚕,种子、技术还要销路村上都统一安排好了的,我们完全不用担心。我就继续在蚕房干活,加上家里种的2亩多田,还有养的牛、鸡、鸭,一年也有接近2万元钱的收入,这多好呀。”今年60岁,在蚕茧养殖基地的务工村民彭雪琴说,今年上半年,自己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了两亩多桑树,为养蚕做好了准备。

庭院虽小,却大有可为。据悉,报恩乡金竹村为大规模发展桑蚕养殖,向渠县乡村振兴局争取资金为村民修建蚕房、购买设施设备,村民自行种植桑树、平整场地、整治户居环境发展庭院经济。村上建立了庭院经济积分制,对桑蚕养殖和户居环境进行评比打分,让小庭院不仅能产生效益,也能打造好金竹村的户居环境。


640?wx_fmt=jpeg

村民采摘桑叶


如今,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各项惠民政策,群众不出村屯,在自己家中就可以实现丰衣足食。“咱们村的桑蚕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产业有了一定规模,我们还要加强技术更新,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多元开发桑、蚕资源,例如桑枝可以培育菌种,蚕的粪便可以用来做枕芯、蚕丝用于被套、衣服布料,蚕蛹还可以入药、食用等,可以说,蚕的全身都是宝。庭院经济充分发展起来后,将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发村民内生发展动力,让农家‘小庭院’变成‘增收园’,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王林渠说。




来源:达州日报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3-10-6 17:0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方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7 00:4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保有一颗年轻的心,你就能永葆青春。
20231007004236front2_0_266392_FgEDN9cxkrjgAlbu9wbXKm8ZKzaE.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