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中国从来不缺闲人。
确乎如此,闲人在中国社会很有市场,不管是有恶意还是无恶意。
闲人总能制造话题,由话题甚至引出事端,乃至于生出诸多可能。
比如5月20日,因为中文谐音之故,被衍以为“我爱你”之表白日,俨然成为闲人们继洋化的“2.14”与中国独有的农历7月初7之外的又一个情人节。
闲人自说自话也就罢了,但总有若干帮闲者,尤以媒体为甚,于是乎闲人们的主张就长了翅膀,一飞冲天,甚至引领风潮。
5月20日这天,世界与中国有很多大事,人们有很多焦虑,但都抵不了四川东北部的达州街头这一幕闹剧。
事情的大致但凡有智能手机的都早已知晓,无非一对男女发生纠纷,男的站在街头任由女的扇耳光。
其实也无非就是一件“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的小事,然而帮闲者们却围了上去,上了时下最强帮闲平台,诸如“今日头条”、“腾讯”、“红星新闻”等等,一时达州与达州街头的这对男女风光无二。
最令人诧异的是其标题大抵如此:“520”当天达州一年轻女子当街狂扇“男友”52记耳光,时长达30多分钟。
通读全文,标题中最重要的信息“52记耳光”无非道听途说、穿凿附会,为的是与“520“形成对仗,引发联想与视角冲击。要我说,其实不如直接说“520记耳光”来得更加猛烈,反正都是据“有市民粗略统计”,根本无从考证,也没有人会去考证。
新闻报道中对于数字处理是一门艺术,这篇报道的记者对数字处理那确乎是用了心的,但这用心似乎还差那么一点火候。
我实在不知道这样一件普通的街头闹剧何以值得帮闲们如此用心,从传播的角度讲,除了能引发围观之外,还能带给人们什么?帮闲们除了进一步夸大事件或者杜撰细节之外,也确乎没能给人以指引。
街头有很多事,一些小事的确是值得关注与深思甚至传播的。鲁迅先生也曾写过《一件小事》,但是类似这种扇耳光的事,实在不值得大书而特书,更不值得主流媒体以帮闲之态扑上去。
说句大不敬的话,原本该是主流传播平台的不少媒体,早已自动沦为帮闲,这种趋势的可怕性不言而喻,其根子就是所谓主动“融合”,向所谓“新媒体思维”靠拢。效颦与学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比古人还要愚蠢与可笑。
前不久认真读过一篇谈融媒体七大误区的文章,大多说得非常有道理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哪些?本该着力点在哪里?帮闲们或许无暇思考,他们要的是流量,至于这流量是否是流毒,他们顾不得,他们顾及的是这流量变现的速度与量级。
所以我们要问问,这“52记耳光”扇在谁的脸上?谁的脸应该发红发烧?
达观评论员: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