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开往春天的列车│沧桑巨变:跟着列车长用青初看壤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2 1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从“远”到“近”,见证交通带来的巨变

11月的川西北高原阵阵寒意,但在川青铁路茂县站前却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身穿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服装的群众汇聚于此,载歌载舞,喜迎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运营。随着C6008次动车缓缓驶出茂县站,意味着阿坝州迎来了首条铁路,并迈入动车时代。

用青初,阿坝州壤塘人,是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首发列车长。踏上故土工作的她,也是难掩幸福的笑容,作为少数民族列车长的优秀代表,她带领的班组必将成为川西北高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用青初作为土生土长的壤塘人,一“路”的艰辛,她深有体会。

“读小学时,从家到宗科乡中心校的距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公里,但过程却十分漫长。”用青初说,“家人用摩托车送我去上学都要花近一个小时。”

过去,壤塘的农村路坑洼不平、沉陷断裂,且基本都是泥巴路,过往行人车辆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苦不堪言,群众出行不便,更是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可不一样了”。用青初介绍,同样的路程,只需要二十几分钟。私家车多起来,乡村客车也方便“。壤塘全县有11乡(镇),目前全部乡(镇)通了客车,县里至村里的客运班车每日固定发车,班次灵活增减。

近年来,壤塘在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的重点帮扶下,投入资金29.7亿元,累计完成交通项目144个,对壤塘县域道路进行标准化改造,大大提高了公路通达率。

如今,全县公路实际通车里程达1028.851公里,其中国省干线284.125公里、农村公路744.726公里,已实现100%乡镇通畅,100%行政村通达,100%行政村通硬化路的3个100%的要求。

国道通县路、乡村道,交通建设一通百通,农牧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既打通了物流“产业”,又筑牢了发展“根基”。客运、货运、物流,交通事业一马当先,实现了交通运输由瓶颈制约向快速提升的转变,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现在壤塘的路不仅变宽了,水泥路、柏油路更比比皆是...一些以前交通不便的地方,道路改善后,甚至现在做起了生意”用青初说。

随着壤塘县境内国道317线、壤班路改建等工程的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和阿两路、尚南路环线建成通车,通往成都、青海、阿坝等地的立体式交通网全面构建,壤塘不再是“偏僻”的代言词。

在壤塘县蒲西乡境内,不仅可以欣赏镶嵌在画中的村寨,还可将近处的原始森林、不远处的高山草甸尽收眼底。随着道路交通的便利,独特的多元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

游客李先生就是一名自驾游爱好者,“这是我7年来第四次来壤塘。”他说,“在外地人的眼中总认为壤塘很偏远,道路很难走。来过几次后就发现,壤塘的小村庄的路都很好,公路就更别说了!”

近年来,壤塘县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共接待游客561221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95亿元,也让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一条条不断蝶变换装的硬化路贯穿乡镇到各村寨的每个角落,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不仅沟通了广袤城乡,更是串起机遇与希望。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见证教育事业发展巨变

随着阿坝州第一条铁路的通车,作为首发列车长的用青初也火出了“圈”。她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热情洋溢的笑容、专业的服务技能使人眼前一亮,而壤塘青年朝气蓬勃的精气神更让人印象深刻!

2018年用青初从阿坝师范学院毕业后,就到了成都铁路局成都客运段从事乘务工作,在担当普车、动车几年乘务工作后,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并在2020年成为了“绿巨人-复兴号”列车长。在得知自己的家乡即将通高铁时,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并从其他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用青初说,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村人,家庭虽不富裕,但家人重视教育培养,在国家教育政策下、老师谆谆教诲中以及家人的期望中,她成为了村里优秀的大学生。谈及以前的教育环境与现在相比“现在壤塘中小学校软硬件设施很完备。”用青初说,“校园环境也很优美,幼儿园以及学校也比以前更多、更大了。”像她一样,从壤塘走出去的孩子看见家乡教学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无不是这样感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在壤塘教育事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壤塘历届县委政府和全体壤塘人通过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推动壤塘教育事业行稳致远。壤塘县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坚持改革创新,紧紧抓住“十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乡村振兴”机遇,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近十年,共计投入资金18.6亿元,实现了“一村一幼”和“乡乡有标准中心校”的目标,全县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壤塘县现有学校55所,今年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下,2023届中考成绩“一类模式”成绩均分居全州第一;“二类模式”泽郎四姐同学以811.2分居全州第一名,前50名占比50%。随着一条条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教育项目落户壤塘,尕尔王初、班玛王清等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研究生,斯跃武、下达石沟等村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村级组织建设的中流砥柱。这不仅体现了师生的共同努力,更是壤塘教育“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的美好蝶变。

求学路上走过的泥巴路,回家驾车驶过的柏油路,再到作为列车长服务于家乡人民的铁路,用青初也如蝴蝶一般,经历了破茧成蝶的蜕变。“通往春天的列车终将从家门口驶过。”用青初坚毅的说,当下,壤塘交通实现新跨越、基础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现代化新壤塘奋进曲正在壤巴拉大地激昂奏响。


通讯:祁宏梁 刘彦兰

实习编辑:杨凡

责编:王和斌

编委:梁敏

来源:阿坝州新闻传媒中心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