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老年人口已突破1700万大关,人口老龄化率超20%,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围绕老年人群体最为关注的养老问题,去年9月,我省在全国范围率先出台《四川省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2020年10项行动及任务清单》,提出打造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圈,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目前,全省88.9%的市县已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全省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试点建设60个智慧养老社区,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今年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引入信息系统 实现养老智能化科技化
“你们去看看101房1床李学文老人,他心率有点偏高。”10月14日晚,在眉山市友情养老托护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发现20多公里外的太和分院一名老年人身体异常,便立即通知院内工作人员前去诊治。 通过在床位安装监测设备,就能掌握该机构4处养老托护中心600多名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这是眉山市智慧养老的一个缩影。结合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等多种养老平台,眉山市大力推行智慧养老和信息适老化建设。 烂肉香菇、清蒸什锦、番茄丸子汤……在位于成都市成华区蓉逸好邻·新安居社区康养中心长寿食堂,饭菜不仅价格实惠,而且色香味俱全。正在这里就餐的附近居民王爷爷表示,“这里的饭菜品种很丰富,味道也很好,而且环境也非常干净整洁。” 这家社区康养中心是由成都市政府引导、国企联合民企共同打造的首家普惠型养老服务项目,该项目建成集日间照料与医养相结合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推动社区养老运作模式、服务质量转型。 “我们有自己的营养师及厨师团队,根据老人需求,研发符合老年人口味的菜谱,每日菜单都会张贴上墙供大家选择。”康养中心负责人谢曦表示,为了最大化利用资源,长寿食堂不仅为入住的老人提供可口饭菜,还将服务范围辐射至周边社区居民,为普通市民提供就餐服务。“在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同时,将社区食堂延伸至周边社区,不仅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还提高了食堂利用率。” 为加快形成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从去年开始,四川全面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重点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试点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除专业照护、助餐、健康促进、文娱教育等项目外,还要建立为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及物联网等技术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急救援助、安全防护、远程照护等多层次、多样性的养老服务。
社区嵌入 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 “家门口就能保健康复,很方便。”15日上午,几位临近小区的老人相约来到德阳市旌阳区孝感街道秦宓社区时光之家生活馆,按各自需求在馆内体验着各类智能化适老产品。时光之家生活馆按照智能化卧室、长者食堂、助浴区、评估区、康复理疗区等日常活动区域,打造出不同的居家智能养老场景。 今年初,为满足社区老人安全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养老和家门口养老需求,德阳市首个适老化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时光之家生活馆在秦宓社区综合体内正式运营。时光之家生活馆建成以来,秦宓社区采用以生活馆为中心、周边5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站点的“一中心多站点”方式,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养老服务圈,满足社区老人养老需求。 在位于成都市东坡北一路88号的成都市青羊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最多可设置70张床位,以居家养老服务、嵌入式社区养老为主,设有服务大厅、康复理疗区、生活区、综合活动室、营养餐厅、阳光花园、医疗保健中心、多功能厅等多个区域。“没有养老综合体之前,面对来社区咨询养老机构方面问题的老人,我们总是犯愁。”少城街道工作人员易奎说,现在他们会推荐老人来此实地体验,“虽然综合体还在探索阶段,但最终目的是要为群众解决居家养老实际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家属放心。”
除了提供日间照料、康复理疗等精细化服务外,养老助餐服务也是该综合体的一大亮点。临近午餐时间,养老综合体一楼的“悦来小厨”有不少老人陆续来用餐。住在附近的84岁的石爷爷是这里的“常客”,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点餐、取餐、入座就餐。“我每天都来,不用在家里弄饭,直接过来吃,多省事。”石爷爷说,这里的饭菜口味适合老年人,价格也不贵,他已经向不少老朋友推荐了这里。 据了解,少城街道还将与养老综合体合作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如给老年人进行安全知识、智能手机使用等培训。“重阳节我们开展一系列活动,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养老综合体负责人说,对老人的照顾护理不仅体现在身体方面,更多的还有心理和精神层面,如何让老人在这里住得开心、住得舒心,是他们着重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将聚焦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力量不足,服务供给基础薄弱等问题,强化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增加社区养老有效供给,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努力推动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