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巴蜀宝藏 | 千年汉碑中的天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4 10: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如今,当人们说起成都的自古繁华时,往往会追溯到它在汉代就曾“列备五都”,是当时全国除首都长安外,最繁华的五座“一线城市”之一。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列备五都”不仅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中,更有汉代的文物为证。


202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四川52通(方)入选。其中,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裴君碑》《李君碑》榜上有名。《裴君碑》《李君碑》又称“天府汉碑”,是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的体量最大、文字最多、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石刻。


如今,两碑被重新展示于出土地附近,矗立在城市中心游客如织的成都博物馆内,向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巴蜀大地的灿烂历史。在碑与人的反复相遇中,大汉的瑰丽与浩荡,从古老而晦涩的字里行间,夏花一般漫山遍野地铺陈开来。

左为李君碑,右为裴君碑,两通汉碑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大约半米厚,重量则在4吨左右,分别记录了汉代蜀郡两位郡守的事迹 成都博物馆藏



东汉顺帝(125年至144年在位)时期,满腹经纶、文武双全的蜀郡太守李膺一定没有想到,赞美他“拔擢英才”、行政宽仁的石碑,会在树立13年后的夏季被洪水扑倒,后又由继任的蜀郡太守裴君修复传承。

或许是从《李君碑》中得到启迪,也或许是受蜀郡一脉相承的城市基因影响,裴君在任期间以宽厚的为政风格饱受赞誉,取得了不错的功绩。所以我们从《裴君碑》中读到,人们赞美他“荡涤枯饬”,兴教化,拔俊杰,任人唯贤。

两碑共记2200余字,即便时隔近两千年,仍能感受到其上文字的刚劲有力与行云流水。

裴君碑拓片

那么,今天我们能从这样两块跨越悠悠岁月,暗挟排山倒海之势的汉碑上看到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地处长江上游,在群山丘陵之后豁然开朗的成都平原。它自然环境优越,族群聚集,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我们看到秦并巴蜀后,张仪与张若筑成都城,与咸阳同制。李冰修建都江堰,“穿二江于成都”,成都城从此城址不迁,城名不变。

我们看到汉武帝经略西南,天府之国政治、经济、文化并举。成都“比屋连甍,千庑万室”,蜀锦、漆器、铜器、铁器等“蜀郡制造”攀上全国工艺的山巅,远销国内外。

我们看到南北丝路开通,财富在“万商之渊”累积;看到经济的繁荣和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推动了对外交流的空前繁盛和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这里融汇,并定下了新的格局。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一勾多综提花织机模型 成都博物馆藏

现在,让我们走近一些,更加仔细地去看。

城因人而新,人凭城而名。汉碑正面记载了东汉两任蜀郡太守李君和裴君带领蜀人奋发进取,收获丰功伟绩,并被后世景仰的故事。

在正面的万千气象之外,汉碑背面还密密麻麻镌刻着铸碑小吏们的姓名。这些姓名,却恰巧成为蜀地人杰地灵的明证。

他们代表了开官学之先河的文翁,他的政令让蜀地文化教成,顺着文景时期“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导向,一方文化从此振兴;代表了治水的李冰,大兴水利,于崇山峻岭中力挽狂澜……他们更代表的是千年之后的你和我,正沿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行走江湖,散落在成都的角落,奋勇拼搏、追求理想。

成都高新区 图据川观新闻


我们再让目光随汉碑上刚劲的笔触游走。

《李君碑》所刻为篆书,而到了《裴君碑》则有了明显的从篆到隶转变的痕迹。可见此时的中国书法正悄然演变,而快速、高效的书写方式改变,也印证着一种悄然勃发的城市发展轨迹。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成都绵延坚韧的城市基因。成都是创新的,它首创官学,都江堰治水。成都是自信的,它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添砖加瓦,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方向提出思考和理据。成都是包容的,它吸引人才,搭建舞台,让人们拥有尽展其才、梦想成真的发展机会。

“蜀承汶水”,岷江孕育了成都的城市血脉,汉碑承载着成都的人文精神。从它们经年微损却傲立不折的碑体上,我们看到的是千年相继的成都精神。这精神得先贤之启迪,为人民而凝结。烟火人间里,它在千锤百炼中铸就了独有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




本期话题

你觉得最能代表四川的文物是什么?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 王立

供稿/成都博物馆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