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的器乐演奏形式之一,是联合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着长达3000年的历史;教科书里有很多与古琴有关的成语,“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在传世的古琴中,满打满算,有不超过20个“幸运儿”曾经吹过唐朝的风,其中大部分来自四川。“大圣遗音”按弹发音清脆,饶有古韵;“春雷”音韵沉厚清越,坐定宋徽宗百琴堂里的头把交椅;而在成都博物馆“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展览里省亲的“彩凤鸣岐”,声音松透,音色全面,余音清晰,是唐琴的重要代表……这些了不起的唐代古琴,都来自同一个家族。

四川人爱音乐,根本停不下来。
在四川出土的汉代陶俑,击鼓、吹笛、抚琴、鼓瑟、舞蹈、说唱等,参加“乐队的夏天”都绰绰有余,四川博物院的东汉抚琴俑绝对值得一个C位。
到了隋唐时期,四川更是制琴的最佳基地。隋时,蜀王杨秀曾召四方工匠汇集蜀地,“斫琴千面,散在人世间”,也因此为四川留下了“风土爱弹琴”的好口碑。到了唐代,雷家横空出世,从盛唐玄宗到晚唐僖宗年间,历时一百多年,斫琴的手艺都是雷家人吃饭的家伙。雷氏家族三代出了9位斫琴大师,被称为“蜀中九雷”。后人有言:“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
“九雷”中的雷俨不仅是个斫琴高手,自己也弹得一手好琴。他当过唐玄宗的“琴待诏”。斫琴最厉害的要数“中华第一制琴师”雷威,“彩凤鸣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而“春雷”更是其巅峰之作,不仅见证了宋徽宗那点风花雪月,还见证了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春雷”作为战利品,被陪葬给金章宗十八年后,又讲了一个“鬼故事”,神奇复出。后来,“春雷”被赏赐给了元朝丞相大琴家耶律楚材。四川博物院所藏的一把唐“石涧敲冰”七弦琴,也曾是耶律楚材的旧藏。

唐“石涧敲冰”七弦琴 四川博物院藏

唐代雷琴有多珍贵?宋代人有话要说。
欧阳修曾说,“吾家三琴,其一传为张越琴,其一传为楼则琴,其一传为雷氏琴。”每一把都是唐代名家所斫。他曾写道:“余家旧蓄琴一张,乃宝历三年雷会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声清越,如击金石。”
黄庭坚《玉芝园》一诗中也提到:“爱君雷氏琴,汤汤发朱弦。”
南宋诗人陆游在贫病交加的艰窘之境中,不得已将自己珍藏的雷琴典当,换钱以作家计之用。一旦“忽有故人分禄米”,陆游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雷琴,“呼儿先议赎雷琴”。
南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亦载:“唐雷氏琴至今有存者,皆至宝也。”
雷琴之珍贵,甚至让宋人动起了“歪脑筋”,“制假贩假”。岳飞之孙岳珂在《桯史》中就提到过,有人曾经以两百万钱售卖一床“冰清”唐代雷琴,结果被他发现是个“高仿”。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松风清节”琴,也是北宋人仿造的雷琴。琴上以楷书腹款“大唐贞观五年,雷击良材,雷霄监制百衲”,因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松风清节”琴一直被当作唐琴。后来经过考证,确定其为北宋人制作。

宋 “松风清节”琴 吉林省博物院藏

说到最有名的雷琴,要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九霄环佩”,与其他琴不在同一条起跑线。
“九霄环佩”在古琴里,算是个常用名:南朝《雅琴名录》即有“九霄环佩”之名;清代《五知斋琴谱》“琴背选刻字样”中,“九霄环佩”更是被排在了第一,约等于琴中“翠花”“淑芬”。
“九霄环佩”伏羲琴一共存世四床,目前一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一床在国家博物馆,一床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床为香港何作如先生私人收藏,皆为雷琴。
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在广州聆听的千年古韵《流水》,就是来自何作如的“九霄环佩”。
身世比何作如的琴还要显赫的,是故宫博物院的收藏。这床“九霄环佩”有两处题诗:“超迹苍霄,逍遥太极”的落款是“庭坚”;“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苍海老龙吟”的落款是“苏轼记”。两大才子的题诗,赋予了这床唐琴更深厚的文化价值。
唐代伏羲式“九霄环佩”琴 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也是雷琴的“死忠粉”。他老爹苏洵就藏有雷琴,苏东坡还专门写文记之,他弟苏辙也创作了一首标题巨长的律诗《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尔拜呈》以示“炫耀”。甚至为了搞清楚雷琴为啥那么好听,苏东坡还“豪横”地拆开了家里珍藏的雷琴,一点点分析雷琴的奥妙。

你喜欢哪些中国传统乐器?评论区聊聊~
撰文/闫雯雯 李雨心
编辑/梁庆 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