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谭坝乡村振兴路上的实践与思考(四)丰收与分红: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秋收之后,谭坝迎来了年终分红的喜悦时刻。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不仅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回报,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2024年,谭坝集体收入突破40万元,其中自主种植经营项目收入22万余元,群众务工性收入增加18万余元。社区利用扶持资金购置加工厂房,彻底解决了生产、加工、存储靠租借的历史难题。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谭坝社区居民王思祺:今天村上给我们奖励了现金和大米,是对我的鼓励,我一定好好学习,用更优异的成绩感谢种出大米的爷爷奶奶。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谭坝还探索建立了务工“积分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每位村民。留守老人通过打工获得经济收入,年轻人则通过参与建设提升归属感。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谭坝社区居民王奇龙:留守老年人还能通过打工的形式得到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像我们这种没有在土地上工作的人来说,也能够在村上买到米。
640?wx_fmt=jpeg&from=appmsg
谭坝的丰收,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它证明了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谭坝社区的改变与发展,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从矛盾重重到和谐共治,从传统农业到多元产业,谭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持与创新。未来,谭坝将继续深化改革,探索更多可能性,为农村社区的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记    者:王有祥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昨天 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办好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