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柯淇委员
互联网快餐外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常选的便捷就餐方式。但各大订餐平台在急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主要问题有:一是幽灵餐馆层出不穷。订餐平台上不少餐饮机构,粗看证照齐全,细看会发现不少无证经营或者套用他人经营资质的现象,还有地址不一,联系电话永久停机等情况;二是挂羊头卖狗肉。食物照片与实物大相径庭,店内环境照片也是抄图盗图。有些平台为让商家和店铺快速入驻,抢占市场,未能严把上架门槛,一些商家随随便便走个流程便能快速上线开店;三是报价不实,虚假评价。如店内卖10块的套餐,上线就变成13块,在线评价会遭遇删减,商家刷单、刷好评现象严重;四是投诉专线形同虚设。如遇送单超时、收单不实等情况向外卖平台投诉,往往被敷衍过去,而因餐品有杂物、吃坏肚子等投诉也是无实质性应对方案,甚至还出现商家打电话恐吓威胁等情况。
黄柯淇委员建议:
1、严把上线门槛,强化资质审查。必须要求商家持证经营,开店实行实名制,要有实体店,实体店厨房、操作间必须透明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维护交易公平,打击虚假宣传。核查商家上传店面、菜品、证照等图片的真实性,针对经营中出现的以次充好等现象,发现一起、彻查一起,做到食品安全“零容忍”。
3、完善部门协作,落实主体责任。外卖平台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要明确主体责任,划清职责界线,避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切实做到政府管理好平台、平台约束好商户,促成“互联网+外卖”的良性健康发展。
4、完善法规条例,明确行业准则。目前,网络餐饮监管面临无法可依的断层现象。要制定并完善符合达州特色及行业特色的专门法律法规,才能实现高效执法,既保障群众舌尖安全,又让平台管理有法可依,商户经营也有参照标准和行业底线。
5、加强培训教育,提升行业素质。督促各大网络订餐平台,单独或联合达州各行业协会,组织注册商户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食品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快递员服务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等培训活动,提升快餐外卖行业整体素质。
来源:达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