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跌倒极易发生骨折,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也更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4%。髋部骨折后,老年人常面临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以及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甚至致命,因此,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由于髋部骨折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消耗等特点,各国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数据显示,约35%的患者骨折后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需要长期护理,6个月死亡率达10%~20%,1年后升至20%~30%。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骨密度逐渐降低、肌肉萎缩,这就使髋关节变得异常脆弱。同时,因为脑功能减退和肌少症,容易出现身体平衡和稳定功能减退,容易摔跤。而老年人摔跤时撞击地面的暴力一般最先发生于髋部,因而造成髋关节的突发应力集中,脆弱的髋关节就会在这样低能量的暴力下发生髋部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身体突然发生扭转,也可因扭转暴力集中于髋部而发生骨折。
这是一张大腿 MRI 横断面显示的年轻健康人肌肉量和肌少症患者的肌肉量的对照。
髋部骨折的早期临床表现为轻微外伤后出现髋部疼痛感,甚至勉强活动时可感觉髋部有骨摩擦感。如果骨折明显移位还可能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稍微活动即可导致疼痛加重,患肢有不同程度外旋与短缩畸形,具体表现为患侧足部向外旋转,并且相较于健侧有短缩现象。
当然没有畸形并不代表一定没有骨折。如果摔倒后髋部疼痛一直不能缓解,尤其是活动的时候疼痛加剧,很有可能是嵌插型的股骨颈骨折。
骨折3~5天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这是因为粗隆间骨折没有关节囊的包裹,骨折出血量可多达1000~2000ml。别看一点血没流出来,其实肿胀的髋部组织间隙内都充满了血液。
老人因全身情况太差无法耐受手术,或因对手术的恐惧观念而选择保守治疗,若采取保守治疗需要严格卧床牵引2~3个月的时间。而就在这“伤筋动骨”的“一百天”中,老人要经历长期卧床所致的三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都极高。
由于无法下床活动和锻炼,患者常常无法及时排痰,而骨折疼痛导致患者的强迫体位更加重痰液聚积,引发反复感染,造成坠积性肺炎。
髋部骨折患者因疼痛下肢长时间抗拒或不能活动,这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变得缓慢,此外,骨折创伤还会引发血液高凝状态。
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大大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卧床部位的皮肤长期受压容易缺血,在腰骶部、背部、足跟等部位形成压疮。
即便三大并发症都未发生,但髋部骨折本身在远期仍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
此外,常见的并发症还有泌尿系感染、尿潴留、便秘、器官功能衰竭等,均降低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髋关节骨折不仅是身体的创伤,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人们应该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
有研究指出,相比进行手术的髋部骨折病人,选择保守治疗的老人死亡率将增加6至15倍。所以当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如果全身情况尚可耐受手术,还是建议抓住手术时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骨折48小时内尽快手术。
研究表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再次骨折风险和死亡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管是换关节还是内固定,术后负重时间均较以往大大提前了,甚至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的案例也已常见。积极功能锻炼对髋部骨折术后恢复至关重要,但需避免易致关节脱位的姿势。
总之,需要在医护的指导下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记住!听医生的话很重要。
年度骨密度检查、日常补钙和维生素D、晒太阳、坚持运动、保持乐观心态都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应选择既保暖又灵活的装扮,户外地面湿滑时,减少户外运动,穿好防滑鞋,确保行走安全。
浴室跌倒也是老年髋部骨折的常见情况,最好在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墙面安装扶手、为老人准备防滑鞋。同时,确保室内照明充足,床边设置起夜灯。此外,室内应减少低矮障碍物。
人刚睡醒或久蹲久坐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应稍等再动或扶稳起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家里应配备坐便器,避免蹲厕。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减退容易出现自卑、抑郁情绪,家人应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和耐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23,10(1):1-7.DOI:10.3877/cma.j.issn.2095-8757.2023.01.001.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转发使用可能导致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