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浸润、金谷归仓,近日,自贡市贡井区的水稻进入了丰收季。在位于龙潭镇的一座家庭农场,一片植株高大的水稻田映入眼帘,稻谷的清香,弥漫着整个田野,长而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
这是今年4月贡井区从泸州新引进的“巨型稻”,如今已经试种成功。
“‘巨型稻’有2米多高,根系就有40公分长,秸秆有手指头那么粗,不容易倒伏,普通水稻每亩可收割800到1000斤,而‘巨型稻’每亩产量可达1200斤以上,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30%。”该家庭农场负责人梁荣告诉记者。
据了解,“巨型稻”是运用传统育秧技术培育而来,为非转基因水稻,含有大量的硒、抗性淀粉等营养成分,而且口感极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谓是水稻中的“高富帅”。
除了具有高产的特点外,“巨型稻”因根系较深,可增加稻田蓄水深度,非常适宜水产养殖,形成立体农业发展模式,能同步喂养蟹、虾、鱼等,做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
梁荣的家庭农场主要采取的是“巨型稻+大闸蟹”共作模式,大闸蟹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可以让“巨型稻”自然生长,水稻里面的大闸蟹可以直接吃掉害虫,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方法,为土地提供了充足肥力,保证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实现水稻和大闸蟹的共生共养。
“之前我尝试过种植普通水稻、莲藕、高笋,都失败了,今年是第一次探索‘巨型稻+大闸蟹’共作模式,目前看来效果非常好!”梁荣告诉记者,除了共作模式下的综合收益,“巨型稻”的稻杆还能做肥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他仔细算了一笔账,85亩的“巨型稻”采取共作模式可以带来100多万元的收入,收益非常可观。
此外,梁荣的家庭农场每年都会为周边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还经常聘用临时散工,实实在在地让当地有需要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我长期都在这里打工,平时就是整田、插秧、除草等日常管理,也不累,土地流转给老板,加上打工的收入,每年能增收一万多呢!”龙潭镇菜子村村民杨荣乐呵呵地说。
“‘巨型稻+大闸蟹’共作模式,不仅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环境,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龙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广“巨型稻”的种植,大力发展禾下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