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成都科技创新火热异常。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成都很“忙”——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抢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赛道、加码科技成果转化。
8月8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成都科创上半年“成绩单”正式出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20亿元,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总数达18家。在蓉科研团队牵头或参与的“悬链线光学”等22个科技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塑造“新”动能
“全国首创”成果“频现”
全国首列——
今年3月,运行时速160公里、最高续航达1000公里以上的“成都造”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运行试验,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
世界首个——
4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天府绛溪实验室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在输出波长范围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并有望实现单片集成;
国际首次——
6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首创、国际领先已然成为成都科技创新的“高频词”。一幕幕新图景、一个个新成果的背后,是成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的接力赛。
今年以来,成都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科技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署,配合国家和四川省编制相关意见,持续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多个创新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主体建筑已封顶。
太行实验室加快建设,已汇聚创新人才团队,先期启动实施科研项目;搭建科研平台、承接各级科研项目、孵化成果项目……4个方向天府实验室加快实体化运行,人工智能、新能源(氢能)等领域成果进入中试和落地转化阶段。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累计服务用户1502家,成都智算中心获评入选中国信通院首批10家智算中心典型案例,累计孵化240余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揭牌建设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点燃“新”引擎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最近,成都科创生态岛频频传来好消息——7月初,第一批人才团队登“岛”。入驻“岛”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特色楼宇W7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专注于推进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力争在年内推出首个双足式带“大脑”的“成都造”人形机器人整机。
7月,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来自成都科创生态岛的6项展品“盛装”出席,从全球第一台“小型智能机器人移动CT”,到便携式电动轻型无人机,一项项硬核的科技成果,让世界看到成都科创生态岛的创新潜力……
重磅科研团队的“入岛”和先进科技成果的“出岛”,折射出成都科创生态岛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新成效。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84家机构登“岛”,累计服务企业3988家(次),挖掘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350项科技成果,促成65项产学研合作,金额达1.28亿元,“地上科创岛+云上科创通”转化服务生态不断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今年,成都再次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力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走进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举办“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118场,引进重点成果转化项目5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
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印发实施《成都市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实施方案》,依托“科创通”搭建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上半年新增市级备案中试平台29个,总数增至69个,6个中试平台获得省级认定。
培育壮大技术交易市场,加快推动上海技术交易所、全国统一技术交易平台在蓉落地,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新增持证技术经纪人近700名。
培育“新”优势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
当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很“热”,成都力量也在加速快跑。今年5月,成都人工智能大模型迎来新突破,成都海艺互娱“海艺绘画大模型”、晓多科技“晓模型XPT”、明途科技“MT-WorkGpt”3个大模型成功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它们分别在文生图生成、电商客户服务、AI数字人等领域实现人工智能赋能。
再看低空经济,6月20日,成都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航线迎来“首飞”,这也标志着成都低空经济从规划到落地又迈进了一步。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低空经济,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成都频频发力——
贯彻落实四川省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承担首批36个省级人工智能科技项目,立项支持“智慧蓉城场景人工智能模型与应用工具链”等49个重点研发项目。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低空经济、新能源(氢能)、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领域,“揭榜挂帅”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支持191个产业链技术研发项目;支持在蓉单位实施9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示范项目。
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联合成都银行推出首个“积分贷”科技金融产品;面向积分企业举办创新精准对接会10场,推动四川路桥等国有企业开放数据算力平台、智慧交通等5个重点应用场景。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通过“科创贷”帮助1223家科技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54.85亿元;推动成都高新区天使引导基金、蜂鸟智造中试平台、成都科技服务集团等组建成都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金。
描绘“新”未来
创新生态再优化
7月16日,十四届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是成都市委科技委的首次亮相,同时也意味着成都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提升至全局战略高度的坚定决心与前瞻布局。
逐“新”而行,成都迈步起势。这一步是成都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创新高地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向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的坚实一步。
创新活力正在这片创新热土上积厚成势。今年上半年以来,成都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加强区(市)县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推动锦江区、金牛区、青白江区等12个区(市)县单独设立科技行政管理部门。
进一步推动在蓉高校院所建立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优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印发实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探索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改革。
深化成渝、成德眉资科技创新合作,编制成渝科创资源地图,推进成渝中线、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联合德阳、眉山、资阳科技局制定实施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的15条措施。
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免申即享、易申快享,在“蓉易享”平台上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试平台、科创券奖补政策,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奖补兑现流程进一步简化。
各类科技活动不断“上新”,新建市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5家;举办2024成都外籍人才招聘会,2024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等100余次活动,为全民带来科普盛宴,共享科普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