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一条长12公里的“览阙路”,数米高的汉阙散落在两侧的田野间,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被围栏和钢架玻璃棚保护。6月13日,川观新闻记者走在渠县土溪镇汉亭村“览阙路”,仿佛漫步汉朝时空走廊。
汉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古代地表建筑。史料记载,屹立千年的汉阙,是诉说历史文化的实物。全国现存基本完整的汉阙28处,渠县有6处。2001年,渠县汉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国文物学会授予“中国汉阙之乡”。
屹立千年,汉阙是艺术更是史料
“汉阙,因盛行于两汉而得名。”来到一处名为沈府君阙的汉阙前,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馆长唐硕介绍,这是渠县唯一留存至今的双阙,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距今有近2000年历史。沈府君阙的铭文记载,这位死后被称为沈府君的人,生前曾任新丰令、交阯都尉、谒者、北屯司马等职务,并获得左都侯的爵位。
沈府君阙左阙阙顶。袁城霖 摄
唐硕告诉川观新闻记者,阙在汉朝是一种表示威仪等第的礼仪性建筑,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分为宫阙、城阙、宅阙、庙阙和墓阙等,渠县现存汉阙全部为墓阙。
根据考古发现,渠县汉阙实际上沿着一条古驿道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在强调孝文化的汉朝,人们隆重地安葬祖先,其实也希望自家的财富、子孙的孝行能被南来北往的人看到。”唐硕说。
为何渠县成为“中国汉阙之乡”?唐硕分析,渠县汉阙均为整石雕刻而成,这一材质特点使汉阙历经千年风雨,大多仍完整保留着阙基、阙身、阙楼、阙顶等构件;另一方面,渠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在历史上比中原地区更少受到战争的冲击,客观上保护了汉阙。
渠县汉阙形态完整、数量多等特点,使其受到不少名家“光顾”。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于1939年到渠县考察汉阙。
在不少名家看来,汉阙雕刻精巧,状物逼真,不仅是造型艺术中的珍品,而且是研究汉朝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及书法、雕塑、绘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
川观新闻记者在赵家村西无铭阙看到,阙楼上一幅汉朝人玩六博棋的雕刻栩栩如生,感慨精湛工艺之时,可感受到古人游乐时的喜悦。沈府君阙阙楼雕刻着“董永侍父”图——在一棵大树下,一位老者坐在独轮车上,一人侍立在侧,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正向父亲口中喂食。在蒲家湾无铭阙上,以“孝”为主题的雕刻同样存在。
赵家村西无铭阙局部。袁城霖 摄
视线转向阙顶,巨大的斗拱承接着庑殿顶的檐部。唐硕说,这与史书上关于汉朝建筑依靠斗拱分散横梁承重的记载相符,反映了汉朝建筑在空间运用上的独特做法。
展陈提升,数字技术增强参观体验感
走在“览阙路”上,仿佛听见石刻匠人正在汉阙上一钎一钎地仔细打磨雕刻,铁锤与铁钎碰撞发出叮叮声。
为保护汉阙这一历史送给渠县的珍贵礼物,渠县汉阙四周都建有围栏,顶部用钢架玻璃棚保护,外围修建围墙,与“览阙路”通过一条观光道连接。“既保护汉阙免于风吹雨淋,又使游客能近距离观赏汉阙。”唐硕说,汉阙是渠县文旅事业发展的宝贵名片,传承弘扬汉阙文化义不容辞。
在览阙路中部,一座崭新的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矗立。该馆于2015年建成,今年“五一”假期前完成展陈提升,是目前全国唯一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数字化博物馆。
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李荣伟 摄
走进馆内,一幅几乎占据整面墙的浮雕呈现眼前,浮雕以山水为背景,镌刻了多座汉阙,并把射猿、侍父、献礼3个场景融入其间,给参观者留下汉朝“勇”“仪”“孝”文化的第一印象。
穿过序厅,博物馆大厅里2个汉阙阙顶和1个阙身撞入眼球。唐硕说,展陈提升工程共收入了原本散落在田间的9件汉阙残件,弥补了此前馆中无实物展陈的遗憾。
此次展陈提升,最大变化是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对汉阙进行全方位展示,增加参观体验感和互动性。
展厅里一块大屏幕上以“诗音画”同屏形式滚动播放着与汉阙相关的诗词歌赋共20多首。“这采用高亮度工程投影、LED拼接巨幕、LCD一体机等数字播放设备。”唐硕说,博物馆数字屏幕与汉阙实地的高清摄像头相连,参观者可对镜头进行缩放,看清汉阙上的雕刻图案和文字,实现远程观阙。
在4350平方米展厅中,博物馆打造了一条长约20米的“汉朝街道”,再现“布庄”“酒坊”等商肆杂陈、人声熙攘的繁荣古城景象,参观者可沉浸式体验汉朝烟火,感受汉朝文化。
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设计的周边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传承弘扬汉阙文化,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在开展研学活动的同时,推进汉阙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的“五进”活动。唐硕说,近一年时间,博物馆已走进校园授课30余场次,并制作6套印有汉阙图案和简介的作业本、笔记本等文创产品,赠送给学生。
下一步,渠县汉阙文化博物馆将通过加强馆校合作、持续开展研学活动、举办相关文物展览、承办全国汉阙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等方式,延伸汉阙文化传播触角和扩大影响力。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