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之后我们在渠县看见汉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一条长12公里的“览阙路”,数米高的汉阙散落在两侧的田野间,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被围栏和钢架玻璃棚保护。6月13日,川观新闻记者走在渠县土溪镇汉亭村“览阙路”,仿佛漫步汉朝时空走廊。

汉阙,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古代地表建筑。史料记载,屹立千年的汉阙,是诉说历史文化的实物。全国现存基本完整的汉阙28处,渠县有6处。2001年,渠县汉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国文物学会授予“中国汉阙之乡”。

屹立千年,汉阙是艺术更是史料

“汉阙,因盛行于两汉而得名。”来到一处名为沈府君阙的汉阙前,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馆长唐硕介绍,这是渠县唯一留存至今的双阙,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距今有近2000年历史。沈府君阙的铭文记载,这位死后被称为沈府君的人,生前曾任新丰令、交阯都尉、谒者、北屯司马等职务,并获得左都侯的爵位。

1718332806229002244.jpg-cgwapimg.jpg

沈府君阙左阙阙顶。袁城霖 摄

唐硕告诉川观新闻记者,阙在汉朝是一种表示威仪等第的礼仪性建筑,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分为宫阙、城阙、宅阙、庙阙和墓阙等,渠县现存汉阙全部为墓阙。

根据考古发现,渠县汉阙实际上沿着一条古驿道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在强调孝文化的汉朝,人们隆重地安葬祖先,其实也希望自家的财富、子孙的孝行能被南来北往的人看到。”唐硕说。

为何渠县成为“中国汉阙之乡”?唐硕分析,渠县汉阙均为整石雕刻而成,这一材质特点使汉阙历经千年风雨,大多仍完整保留着阙基、阙身、阙楼、阙顶等构件;另一方面,渠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在历史上比中原地区更少受到战争的冲击,客观上保护了汉阙。

渠县汉阙形态完整、数量多等特点,使其受到不少名家“光顾”。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于1939年到渠县考察汉阙。

在不少名家看来,汉阙雕刻精巧,状物逼真,不仅是造型艺术中的珍品,而且是研究汉朝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及书法、雕塑、绘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

川观新闻记者在赵家村西无铭阙看到,阙楼上一幅汉朝人玩六博棋的雕刻栩栩如生,感慨精湛工艺之时,可感受到古人游乐时的喜悦。沈府君阙阙楼雕刻着“董永侍父”图——在一棵大树下,一位老者坐在独轮车上,一人侍立在侧,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正向父亲口中喂食。在蒲家湾无铭阙上,以“孝”为主题的雕刻同样存在。

1718332806435018461.jpg-cgwapimg.jpg

赵家村西无铭阙局部。袁城霖 摄

视线转向阙顶,巨大的斗拱承接着庑殿顶的檐部。唐硕说,这与史书上关于汉朝建筑依靠斗拱分散横梁承重的记载相符,反映了汉朝建筑在空间运用上的独特做法。

展陈提升,数字技术增强参观体验感

走在“览阙路”上,仿佛听见石刻匠人正在汉阙上一钎一钎地仔细打磨雕刻,铁锤与铁钎碰撞发出叮叮声。

为保护汉阙这一历史送给渠县的珍贵礼物,渠县汉阙四周都建有围栏,顶部用钢架玻璃棚保护,外围修建围墙,与“览阙路”通过一条观光道连接。“既保护汉阙免于风吹雨淋,又使游客能近距离观赏汉阙。”唐硕说,汉阙是渠县文旅事业发展的宝贵名片,传承弘扬汉阙文化义不容辞。

在览阙路中部,一座崭新的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矗立。该馆于2015年建成,今年“五一”假期前完成展陈提升,是目前全国唯一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数字化博物馆。

1718332806965052705.png-cgwapimg.jpg

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李荣伟 摄

走进馆内,一幅几乎占据整面墙的浮雕呈现眼前,浮雕以山水为背景,镌刻了多座汉阙,并把射猿、侍父、献礼3个场景融入其间,给参观者留下汉朝“勇”“仪”“孝”文化的第一印象。

穿过序厅,博物馆大厅里2个汉阙阙顶和1个阙身撞入眼球。唐硕说,展陈提升工程共收入了原本散落在田间的9件汉阙残件,弥补了此前馆中无实物展陈的遗憾。

此次展陈提升,最大变化是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对汉阙进行全方位展示,增加参观体验感和互动性。

展厅里一块大屏幕上以“诗音画”同屏形式滚动播放着与汉阙相关的诗词歌赋共20多首。“这采用高亮度工程投影、LED拼接巨幕、LCD一体机等数字播放设备。”唐硕说,博物馆数字屏幕与汉阙实地的高清摄像头相连,参观者可对镜头进行缩放,看清汉阙上的雕刻图案和文字,实现远程观阙。

在4350平方米展厅中,博物馆打造了一条长约20米的“汉朝街道”,再现“布庄”“酒坊”等商肆杂陈、人声熙攘的繁荣古城景象,参观者可沉浸式体验汉朝烟火,感受汉朝文化。

1718332807325066512.jpg-cgwapimg.jpg

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设计的周边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传承弘扬汉阙文化,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在开展研学活动的同时,推进汉阙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的“五进”活动。唐硕说,近一年时间,博物馆已走进校园授课30余场次,并制作6套印有汉阙图案和简介的作业本、笔记本等文创产品,赠送给学生。

下一步,渠县汉阙文化博物馆将通过加强馆校合作、持续开展研学活动、举办相关文物展览、承办全国汉阙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等方式,延伸汉阙文化传播触角和扩大影响力。

来源:川观新闻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好好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很好很好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好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