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迈出新步伐 开启新征程│凉山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1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美丽富饶的安宁河谷。本报资料图

告别2023年,迎来2024年。

过去一年,经历重重考验,凉山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三大强州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力冲刺目标任务,为全年“稳”与“进”的历程画上圆满句号。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落实好党中央、省委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行至年首,谋划全年。2024年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凉山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今年经济奋进前行把脉定向,汇聚起克难奋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凉山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全国、全省大局贡献更大凉山力量。

迈出新步伐,开启新征程。凉山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信心、拼搏实干,一仗接着一仗打,一步一个新台阶,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凉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稳中求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去年岁末,年产12.5万吨阴极铜精炼项目在黎溪镇启动,建成后将为我州打造铜百亿级优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年伊始,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传出喜讯:铁水、钢水、板材产量顺利完成2023年目标任务,较2022年分别增长10.7%、9.9%、11.0%,均创投产以来最好水平。

金沙江边,雷波县青杠村,丰收的脐橙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穿梭在果树之间,一派采摘、选果、装车的繁忙景象。果园旁的空地上,总投资1.4亿元的雷波县青杠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西昌城区,元旦期间,与建昌古城游人熙攘场景“相呼应”,西昌市历史文化名城有机更新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干劲十足,正奋战在各自的作业面上。同样,位于西昌高铁新城片区的西昌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等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各项基础工程正全面推进。

西昌市历史文化名城有机更新项目建设正酣。钟源 摄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这是凉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工作总基调都是“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是“进”的基础和前提;“进”是方向和动力,只有“进”才能更好地“稳”。凉山如何追求“稳”与“进”?

时针拨回至2023年6月21日,凉山州委九届七次全会谋势而定:统筹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工业强州、农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至此,凉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确定了航标和方向,“三大强州战略”的决策和思路更加清晰,发展路径更加科学,发展举措更加完善。

2023年,“工业强州”乘风起势——

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全面夯实。截至目前,凉山存量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户,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5户;

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加速推进。凉山州宁南县茧丝绸工业发展集中区成功认定为四川省第四批院士(专家)产业园,预计全年入园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850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和平台项目投资12.5亿元;

持之以恒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利用西博会、火把节工业招商推介会等招商平台,凉山工业和企业家的双向奔赴。全州新签约工业项目64个,总投资510.41亿元;

盐源苹果喜获丰收。曹正林 摄

2023年,“农业强州”步履铿锵——

全州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累计创建“二品一标”农产品133个,有省级龙头企业41家、州级龙头企业128家、中国驰名商标6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2件、四川名牌产品26个,“雷波脐橙”“南丝路”“会理石榴”等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达72.9亿元。

全州有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40户,已形成以西昌成都·凉山工业园区(西昌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德昌攀西农特产品加工园区为龙头,以昭觉、越西、盐源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集中区为支撑的现代农特产品加工园区体系。

2023年,“文旅强州”扬帆起航——

凉山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特色品牌,发挥“夏季清凉·冬季暖阳”禀赋优势,实施品牌、服务、宣传提升行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全域全时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凉山彝族火把节游人如织。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源 摄

今日凉山,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力更加强劲。

今日凉山,经济规模总量在壮大、质量在提升、后劲在增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热潮正在掀起。

转型升级 为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去年盛夏,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凉山游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凉山“火遍”大江南北。

去年冬日,“冬季暖阳凉山游”以“4+N”的丰富文旅活动,让“冬季暖阳·凉山不凉”名扬四方。

虽然旅游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然而与过去相比,“叫卖”自然风光、“到此一游”这样可复制化且千篇一律的出游方式,显然已不再适合当下的更注重体验感的消费者。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地挖掘旅游资源,做强旅游产业,在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应的转化?凉山积极探索与文化深度融合,向时间、向空间、向质量要效益,促进凉山文旅产业的“破局重塑”。

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首届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凉山游系列活动、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宁南国际自行车联赛、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2023中国(四川)首届民族音乐周、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大凉山戏剧节……伴随着一个接一个的文旅体节庆活动,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旅游热潮,带火了凉山的山水经济、文化经济、农村经济、美食经济。

激情马拉松。

当一个个出彩的节日、赛事、产品等逐步落地,众多元素交织在一起,便构建成了一个立体、丰富、鲜明的凉山全域全时旅游品牌:“夏季清凉·凉山真凉”和“冬季暖阳·凉山不凉”。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具体到四川,又要“立”什么?“破”什么? 同年12月22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明确方向: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无独有偶,集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于一体的凉山,文旅产业如此,能源产业同样如此。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去依靠单一出让资源或高耗能换取GDP增长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发展的趋势,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大势所趋。

凉山依托资源禀赋优势调整航向,围绕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整合产业资源培育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成为钒钛、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驶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的主赛道。

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凉山底气十足。

底气源于凉山凸显的资源优势,这些资源优势带来日益强劲的发展态势,汇聚成凉山争先向前、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凉山做好资源能源大文章,全面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延链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打造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力争到2026年,清洁能源总产值达750亿元,新建风电装机600万千瓦、光伏装机1500万千瓦以上。同时,依托清洁能源、战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钒钛装备、清洁能源装备、智能输配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力争到2026年,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十四五”期间,凉山将加快构建现代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利用富甲天下的水风光清洁能源优势,依托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打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利用得天独厚的稀土钒钛等战略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级钒钛稀土新材料基地建设,打造新材料加工、有色金属以及化工等制造产业链;利用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与生物资源,发展特色食品医药加工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以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经济。

如今,依托清洁能源、矿产等资源优势,凉山已构建起转型升级的“工业版图”,由“粗放”转向“集约”、由“传统”转向“先进”,用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量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在大凉山的群山之中,一条大河贯穿其间,这就是安宁河,是她滋养造就了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

和发达的成都平原相比,安宁河谷平原离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差距,需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持续用力。

“量”主要指经济的规模、速度,“质”主要指经济的结构、效益、竞争力等。如何才能更好统筹安宁河谷平原“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2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0年)》,进一步坚定了凉山以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化经济强州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为更好更快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凉山成立领导机构、健全组织架构、明确“三张清单”。州委、州政府深入基层调研推进工作,组成水资源配置、耕地提质增量等项目推进组,把推动力、执行力延伸到每一个具体事项,“点对点”抓落实,健全职责明确的工作体系。

围绕《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凉山完成5个配套专项规划,即: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水资源配置及水网规划等3个省级层面规划,《凉山州西德冕喜同城化发展战略规划》《会理会东宁南一体化发展规划》等2个州级层面规划,以规划指引方向、凝聚力量,更好地推动安宁河流域高速发展,确保到2030年安宁河流域建设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取得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凉山积极探索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与同处安宁河流域的攀枝花市进行对接,共谋高质量发展,签订了共同推进攀西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明确一系列合作事项清单。

在安宁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一个个促发展、惠民生的项目拔节生长,不断推动形成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

溪洛渡电站大坝泄洪的景象雄伟壮观。文宏君 摄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凉山安宁河8县市(西昌、会理、盐源、德昌、会东、宁南、喜德、冕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64亿元,占全州的比重达76.6%,在凉山乃至整个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干支撑作用凸显。

2023年,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正为凉山农业“质”“量”齐升筑牢坚实基础:

——8月24日,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专家对布拖县万亩马铃薯单产提升项目进行测产验收,平均单产2184.14公斤,同比增长42.28%。

——9月16日,在普格县2023年优质马铃薯新品种“西芋7号”验收现场,经过专家评审,以单产测产最高亩产3292公斤创造四川省高山紫色马铃薯大面积高产纪录。

——10月14日,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110亩水稻超高产攻关示范田迎来“交卷”时刻,该片示范田亩产1251.5公斤,在全国水稻百亩连片单产率先突破1200公斤,刷新超级稻单季单产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聚焦“天府第二粮仓”建设,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在富饶的安宁河流域描绘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农业经济版图:全省“水利二号工程”的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大桥、龙塘、和平、横山、竹寿等6处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完成投资65.82亿元;8县市已成功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5个;“五新农创园”投入使用,安宁河现代高效立体农业研究中心等6个新型研发机构已培育建成,1平方公里核心区“农科芯城”建设正酣……

今年伊始,凉山州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提升西昌极核引领能力,突出抓好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依托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质”与“量”的关系,必将让凉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统筹做好“三篇大文章”,扎实推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三大强州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区三地一粮仓”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州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整体性提升……新的一年,凉山坚定发展信心,勇毅向前,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发展凉山新篇章。(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映春)


编辑:雷庆

责编:杨艳

来源:凉山日报社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