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优质的文艺作品绝不是“口碑营销”的产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3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IP未知

 影评人、剧评人一般都戴着有色眼镜,或多或少,有意无意。但如若有色眼镜成为流通商品、标准配置,影评剧评成为群体性刻意行为,那就会乱象丛生。


  近日,两部热播剧接连出现“超前点评”。在某打分平台的评论区,大量短评在剧集播出前集中涌入,且评分呈现一星、五星两极分化。据央视曝光,这些短评、评分很可能是网络水军接单后控评刷分所致。


  剧集尚未面世,演员尚未登场,口碑之争就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如此荒诞的营销手段,无论正向反向,不仅吃相难看,而且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干扰影视剧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外,通过控评掩盖真实的声音,塑造虚假的口碑,这种混淆视听的行为严重影响舆论场的清朗生态。


  对此,我们有必要追问:水军刷分控评这个灰色产业,是如何在打分平台兴起的?


  从细处着眼,水军刷分控评在短期内可能使多方获益:水军得到报酬,影视剧收获口碑,竞争者空间压缩,平台坐收流量渔利。看似共赢的利益关系助长了资方的营销气焰,也令相关平台逐渐丧失严格监管的积极性,任由评论区“寸草不生”,完全沦为演艺公司的斗法之地。


  但长期来看,刷分控评所造成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对演艺公司来说,如果剧集始终陷入无谓的争论,剧本、演技得不到相对公正的评价,那么很可能会被直接贴上炒作标签,遭到“用脚投票”,无法向观众有效展示实际的制作投入,更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口碑。对平台而言,如果大量剧集的评论区“掺水”,客观公正荡然无存,那么评分将逐渐失去参考意义,平台本身的业界口碑也将大打折扣。进而言之,如果放任水军横行,那么演艺行业整体将堕入“唯评分论”的陷阱,浮躁之风愈盛,精良之作愈少。


  诚然,口碑是文艺作品质量的体现,也是作品吸引更多观众的重要依据,但口碑必然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固然需要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来拓宽受众面、增强影响力,但叫好又叫座的根本原因依然是高品质的剧本、摄影、演技、服化道。盲目追求高度一致的风评而忽视内在细节的打磨,实际是将影视剧的口碑与内容本末倒置。此类口碑营销很可能适得其反,纵使吸引部分不明真相的观众点开收看,最终也难逃很快被弃剧的结局。


  纵览某打分平台,不难发现,水军刷分控评的现象很可能不止存在于两部刚刚上映的剧集,而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此,我们敦促相关平台及时清理水军言论,规范营销活动,建立更客观公正的评分机制。也希望在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演艺从业人员能够摆脱恶性竞争的泥沼,沉心静气创作,以真诚的面貌接受大众的点评。(孙欣祺)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