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渠县故事】第十一期:张人俐的戏剧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2 19: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171556ias1xercwqe3rs7y.png

201805106ddc36a1299d4dd3aec108536d07584d.jpg

这个年近八旬的剧作家,对戏剧入迷,如同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色彩。

在渠县,只要是了解张人俐的人,都知道“老癫子”这个称谓就是张人俐的代名词。而他的网名就是“老癫子”或者“老癫”,足见其对“老癫子”这个名称的喜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人俐任渠县教育局文化股副股长,每年要举办一台“渠江之歌”的歌咏会,都是由老张策划编导。有一天,歌咏会还没有演出,他遇到县里管文化的副书记,他正要跟副书记打招呼,没料想副书记却板着脸问他:“老张,‘渠江之歌’怎么还没有搞呢?”老张平静地答道:“正在准备。”副书记又严肃地说:“怎么这么久还没有准备好?抓紧些!”老张一下冒火了:“你咋晓得没有抓紧呢?你一个芝麻官,有啥子了不起?”没等瞠目结舌的副书记反应过来,他已哼着川剧扬长而去了。

这就是张人俐,就这脾气,他不管你是不是官员,不管你官大官小,只要你做事不公平不公道,他就敢骂。后来,他根据他“骂官”的素材,写了个戏剧小品《变声期》,讽刺某些人地位变了就“变声”了。

老张这样的典故不少,渠县文化界对张人俐非常中肯的评价是:在渠县戏曲舞台上,将编、导、演集于一身的艺术家,应首推张人俐。

张人俐能演戏,他从配角演到主角,先后主演过《禹门关》中的杨八郎、《八大锤》中的陆文龙、《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等人物。

张人俐能导戏,他导演过《岳飞》《江姐》《孔雀胆》等各种剧目,还曾担任过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视剧《血溅紫云庵》副导演。如今耄耋之年,还常常做一些文艺演出的编导。

张人俐又是个多产的戏剧作家,他创作了200多出各种戏剧,在《中国剧本》《戏剧家》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作品,已出版的戏剧文学作品6部,而近期有一部也即将出版。他的戏剧作品有百分之五十都被搬上了舞台或在电视上播放。

张人俐的戏剧作品多次获奖,省市县的获奖不一一罗列,单国家级的奖就有十几项:《人字梯》获中华颂·全国小型剧本一等奖,《帅大一片红高粱》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深山枫叶红》大型歌剧获中国首届戏剧文化银奖。他先后去香港、澳门参加戏剧学术研讨会;曾随中国戏剧作家代表团一行7人(四川省只有张人俐一人)赴俄罗斯参加“戏剧学术研讨会”,还应邀赴巴西、美国参加戏剧研讨会,因故未能成行。

张人俐17岁就被当选为渠县川剧团团长。后来离开川剧团,先后任渠县文教局文化股副股长、渠县文化馆副馆长、渠县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在民间协会组织里,曾是渠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是渠县戏剧家协会主席,达州市、四川省戏剧、曲艺协会会员、理事、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

张人俐的成就硕果累累,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他只是个小学毕业生!

张人俐出生于渠县三汇镇,从小由外婆抚养,由于家穷,尽管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三善中学(后来的三汇中学前身),可不得不辍学在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三汇镇常常开物资交流会,交流会服务的宣传队有人见张人俐机灵,就让他去配个小角色,他却演得有板有眼,于是,宣传队便把他正式收进去。后来,三汇与渠县的物资交流宣传队合并,那就是渠县川剧团的前身,少年张人俐也就成了渠县川剧团第一批的正式演员。

张人俐进入川剧团后,只要有空,他就读书。他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给外婆拿生活费和自己的生活开支外,余下的钱全部用于买书和订报刊杂志。他通读了鲁迅的全部作品,他说,开始读不懂,多读几遍慢慢就懂了。他也读外国名著,像《死魂灵》那样文字生涩的直译作品,他也坚持一页一页地“啃”下去。为了当好演员,他把曹禺、郭沫若的所有戏剧作品反复阅读。他还订阅《中国戏剧文学》《戏剧文学理论》和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学院的学报等戏剧报刊杂志。

正因为读得多,他很快成为渠县戏剧上的领尖人物。读书不仅是他工作的需要,还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出差、访友都是书不离身,手不释卷。直至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坚持每天不少于4个小时的读书或写作。他还要每年必须重阅《西厢记》《老残游记》《浮生六记》等经典名著。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张人俐早已拿到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戏剧学院函授大学的毕业证书。

张人俐为了生活进入剧团,到后来却成为了“戏迷”“戏痴”。他的座右铭是:将生活搅拌成戏剧,让戏剧展现生活。

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或者从书本、史籍里寻找素材,他的戏剧作品内容题材广泛,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代的新农村建设、民间风物风情等,他的作品里都有涉及。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张人俐已近退休年龄,亲戚邀他去贵州锦屏投资开钢铁厂,他本不懂商业管理,两年里,钢铁厂亏得债台高筑,他个人亏损十余万元,五年后才把债还清。然而,他却在创作上大有收获。在那两年期间,他常常到当地苗家侗寨走村串户收集创作素材,参加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很快与当地文化馆、图书馆、宣传部等部门建立了良好关系,人家借地方志、史籍资料给他,两年里他便写成了三个大戏。他把侗族的“斗牛节”和“沐浴节”两个传统节日情景融合在一起写成了《娃阿蒙羡》《雪里红》,加上本地题材的《天凉好个秋》,三个剧本都先后获得国家级奖。

在贵州时,他接到渠县文化部门的通知,要他赶回来参加“送文化下基层”的创作。时间紧迫,他天天加班加点地写,在短时间里就写了9个节目出来,却没有收取一分钱的报酬。他说:“我写作是为了爱,不是为了挣钱。”给基层百姓送精神食粮,他喜欢,他高兴,不需要报酬。他随宣传队去区乡演出期间,也不忘收集素材,又写成了谐剧《大红袍》。

张人俐说:“我对戏剧深怀敬畏之情,我无法割舍戏剧。”

(达州广播电视台:王忠瑛)

征集《渠县故事》的故事主角:
      我们生活在渠县,这座城市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关于酸甜苦乐。我们一直在这里,呼吸着相同的空气,却拥有不同的人生。这座城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体验。遇上了一些人,错过了一些事,总能触碰到你的心灵,让你感到心酸烦恼。当你无从诉说的时候,希望你第一个就会想到我们,并且愿意与我们分享和倾诉。
      在渠县生活、工作的平凡的你,不论职业,不论年龄,不论性别。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和不同生活状态都会有不同的故事,我们将从每个行业每类职业中选取一位人物进行跟拍记录。请把你自己的故事和你身边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许你就是我们镜头要寻找的拍摄对象。渠县故事,记录你我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渠县没你不“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生活在渠县 爱上渠县网
发表于 2018-5-13 06:2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澶╁ぉ濂藉績鎯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0:1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浜虹敓濡傛垙锛屾垙濡備汉鐢熴
20180515_116713_152635025458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21 13:3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寰堜箰瑙傜殑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8 02:4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鏈夊垢鍜屽紶鑰佸笀鍚堜綔杩囷紝浠栦汉寰堝ソ锛屽?鎴戜滑杩欎簺鍚庤緢涔熷緢鐓ч【锛岀?绂忓紶鑰佸笀韬?綋鍋ュ悍锛屾櫄骞村垢绂忥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