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社长,明年第一批苦笋我先定300斤,出土我就要,价钱好商量,我们说好了你就不能卖给别人,我就给你转定金。”11月12日一大早,乐山市夹江县熊林竹仙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成军就接到外地客商的电话,而距离最早一批苦笋出土还有两个月。
木城镇迎江村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闲置荒山、低效林地,大力推进苦竹扩种、新种,夹江苦笋作为迎江(村级)片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与四川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200亩苦笋种植研学基地,创新推出“苦竹早产丰产集约经营技术”,实现出笋时间提前60天。
张成军告诉记者:“迎江村的苦笋不仅品质好,而且成熟期早,像这种提前两个多月就开始有人预定的情况已是见怪不怪了。”
该镇常态化举办“苦笋节”,打造 “苦笋宴”,实现苦笋产、供、销、游链条式发展,以苦笋为主的竹食品产业年产值8000万元,苦竹种植成了迎江村独特的产业经济,为群众“破”出一条致富大道。
有笋自有竹,紧邻木城镇的马村镇依托马村石堰竹纸文化古村落,与四川美院等高校合作,包装生成总投资4亿元的“中国纸乡”项目,邀请四川美术学院团队进行整体打造,规划村口、枷担桥老街、大千纸坊、造纸遗址4个景观片区,创新推出以中国农村家庭文化形态和产居形态相融合的“文家乐”民宿品牌,年接待研学游客达8万人次,以竹纸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综合收入1600万元,石堰村成功获评“天府旅游名村”。
同时,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出台《促进夹江书画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全省首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再现72道古法造纸工序,制定4个书画纸地方标准,打造书画纸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纸制品企业46家,书画纸年产量15.5万吨,年销售额近10亿元。
走进华头镇辕门村,水泥硬化路宽敞平坦,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绿树红花探出院墙,山村处处展现新气象,房前屋后石斛丛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石斛是辕门村特色产业,从10月开始陆续采收,一直要采到来年2月,一家农户的院子每年石斛鲜条采摘收入达5000元以上。”一大早,辕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黄德莲忙着组织村民抓紧采收铁皮石斛和叠鞘石斛的鲜条。据了解,华头镇目前主要产品为石斛干条、石斛枫斗、石斛粉、石斛干花等系列产品,培育出“雁川”“仙草谷”等石斛品牌,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87亿元。
夹江县石斛产业建设项目于今年6月获批省级第二批“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筹相关部门和国资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华头园区石斛林下种植扩展空间还有3万亩以上。
今年,夹江以建成“高质量‘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区、全国石斛产业发展重要展示区”为契机,包装生成总投资6358万元、建设周期两年的夹江县“天府森林粮库”石斛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5.2亿元。
从吴场镇三管村到新场镇团结村,连绵百里的茶山郁郁葱葱,勾画出百里茶乡的靓丽蓝图。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景,四季轮换,有茶有花有果,有的吃,有的玩,这里的茶园和公园一样,几乎每季度都要来夹江耍一圈。”来自眉山市东坡区的李露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吴场镇百里茶乡游玩时,对这里的美景赞不绝口。
夹江持续推广“林茶混交”复合经营模式,依托中省项目资金及全县现有茶园优势,在茶园套种桢楠、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树种及乡土树种,新增混交林面积0.95万亩,实现珍稀树种与茶叶混交复合模式6万余亩。
目前,新场镇绿山针和“天福茶缘”林茶结合示范基地已吸引中林集团、省市人大和政协、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外地来夹考察调研的领导近400人次,打造了小负盛名的“乡村振兴示范风景林”夹江样板。
同时,在离夹江工业区最远、人口密度最小、自然环境优越的峨眉山前山打造了河西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带,积极推广“茶林”“茶果”等复合种植模式,实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已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低碳茶示范基地,所产茶叶市场价值较同类茶高22%。
目前,全县森林面积4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95%,林地面积40.8万亩,活立木蓄积254万立方米,2023年林业总产值15.7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