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5月28日是第5个“世界遗尿日”,今年的主题是“别让尿床伤了孩子未来”。为呼吁公众关注遗尿儿童,重视遗尿问题带给家庭和孩子的严重影响。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当孩子年龄≥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即可断定为遗尿症。
据2017年中国流行病学统计显示,5岁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为15.2%, 7岁和10岁儿童分别达到8.3%和4.8%,超过1.1%的16岁以上青少年患有遗尿症(其中一部分甚至会伴随他们到成年)。
统计中还显示,儿童遗尿症多见于男孩子,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2:1。
美国和欧盟的相关研究发现,遗尿症治疗晚(也包括自愈晚)的孩子平均智商落后于正常儿童,同时遗尿症会较为明显的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一部分长期遗尿症的孩子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孩子),容易出现感染、免疫力低下。
遗尿症导致的尿床已成为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因为遗尿症引发诸多儿童心理精神问题,易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而导致社交障碍,导致他们处事能力、沟通能力和配合能力均差。
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发育问题:部分遗尿症患儿,膀胱发育稍缓,导致膀胱容量小,在夜间尿量过多时就会导致尿床。
睡眠问题:多数为“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心理因素:少数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等导致遗尿出现。
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治疗:遗尿症的治疗,讲究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治疗方案,可能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