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破口期,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渠县各地的水稻种植基地,越来越多的“科技卫士”守护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台台化身为“智能医生”的无人机,用科技力量为水稻生长保驾护航。 在渠县鲜渡镇宝塔村这片200多亩的水稻种植基地,无人机正以3米的固定高度作业。不同于传统植保无人机,无人机搭载的变量喷洒系统,能根据虫情严重程度,自动控制药剂雾滴的直径,确保药剂既均匀覆盖又避免漂移浪费。同时,一旦发现病虫害区域,无人机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会自动调整飞行速度、喷洒角度和药剂流量。 渠县鲜渡镇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欧小宁:我们无人机可以自动识别水稻的病虫害情况,病虫害重的多施点药,病虫害轻的少施点药。 渠县鲜渡镇宝塔村水稻种植大户白含宦:原来凭经验施药,施得多的多、少的少。现在,用无人机施药,它的用药量非常均匀,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科技赋能农业,智慧守护丰收。防治水稻病虫害,从靠经验到无人机精准识别、靶向施药,科技的力量让传统稻田管理迈向智慧化新征程。渠县是四川水稻种植第一大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2万亩。眼下,当地分区域组织20多支专业植保队,采用现代化的无人机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预计在一周左右可全部完成。 渠县鲜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严小华:现在是水稻的破口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我们在采取(病虫害)普查的情况下,利用绿色、科学的防治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