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目前我国已分别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开展过四次经济普查,2023年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为什么要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此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
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与以往普查相比,这次普查工作有什么变化
本次普查最大的变化是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投入产出调查是为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组织实施的一项大型调查,在逢2、7的年份开展,目前已顺利实施7次。经济普查与投入产出调查虽然目的不同,但组织流程相似,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合。
在经济普查年份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利大于弊。一是统一调查时间,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收集基层数据,有利于提高统计调查数据的协调性。二是统筹布置调查任务,可以消除重复调查内容,整合重复环节,有利于优化调查项目、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三是协调调查结果,有利于实现经济总量和结构数据的更好衔接。因此,国家统计局决定将投入产出调查内容纳入经济普查统筹组织实施。
经济普查的对象都有谁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从覆盖行业看,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普查哪些内容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和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交易情况,以及投入结构、产品使用去向和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情况等。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什么时候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
普查数据如何采集
本次普查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推进电子证照信息等在普查中的应用,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数据处理效能。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将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支持普查对象通过网络自主报送普查数据,科学、规范、高效推进普查工作。
采用什么调查方法
本次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等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有哪些要求
所有普查工作人员和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奖惩的依据。
各级普查机构和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发布普查数据。对在普查工作中的违纪违法等行为,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
普查工作的时间安排
2022年 筹备阶段
制定普查总体思路框架,研制普查方案和开展专项试点,部署投入产出调查等;
2023年 准备阶段
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开展综合试点,完善部署普查方案,研发部署普查软件,选聘与培训普查人员,开展单位清查,组织部分调查单位填报投入产出电子台账等;
2024年 组织实施阶段
开展普查登记,组织事后质量抽查,审核汇总并发布普查主要数据等;
2025-2026年 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建立普查数据库,编辑出版普查资料,编制投入产出表和供给使用表,开展课题研究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