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宕渠,诗韵悠悠
在时光的长廊里
渠县人用温润的笔触与满腔的热忱
奏响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篇
“中国诗歌之乡”这张名片
也犹如一颗明珠
镶嵌在渠县这片诗意的土地上
阙里賨都,忘忧渠县。千年宕渠,依水而建,靠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古賨文化的发祥地,其中的诗歌文化之美,清丽典雅,悠远绵长。
在渠县,诗歌犹如古老的石板路,从《巴渝舞》《竹枝歌》的深情舞动中起航,穿越秦汉的兴衰,融入宋元明清的华章,绵延至当代的思索。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风”篇周南、召南,可以窥见古宕渠之风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流淌着少女的欢欣。
渠县是一座氤氲着诗文气息的城市,诗歌创作的土壤优渥千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郡县官吏留下大量诗词墨宝。清乾隆至嘉庆存诗339首,民国时期存诗291首。平民诗人李冰如老先生留下诗作上万件。
渠县的天空蔚蓝澄澈,现代诗人们用自己的笔触赋予这片土地新的诗意。
《我是青年》《老家在渠县》《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守望田园》……
新边塞诗人领军人物杨牧、鲁奖获得者周啸天等将山川的壮丽与人情的温暖融入诗行,在渠县写下一首首婉转动人的抒情诗;他们将诗歌嵌入宕渠的角落,诉说着渠县人的生活百态;他们勾勒出渠县的乡村风光,将乡愁的共鸣传递……
在“宕渠四子”的引领培育下,一大批文学新秀脱颖而出,他们扎根乡土、书写时代,用笔“引吭高歌”,激情讴歌宕渠大地的新人、新事、新景、新风尚,为这片诗意的土地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光阴流转,变的是年岁,不变的是对诗歌的热忱。“中华诗歌之乡”已然成为渠县一张耀眼的名片,涵养出一座城的文化自信。
渠县大力推进诗歌进校园、进景区、进基层等,渠县诗歌协会15个诗歌分社,老年诗人、渠县籍诗人、渠县本土诗人三个方阵,学诗、读诗、赏诗氛围浓厚,让诗歌写在宕渠当地上无处不在。
滑动可查看更多图片
杨牧诗歌奖、民间诗歌赏析会、诗歌音乐会……一系列的诗歌传承活动,不仅让渠县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味到了诗歌的魅力,对传统文化“心向往之”,还延续了跨越千年的文脉。
在渠县,从文化艺术到经济发展,从城市建设到市民素养,诗歌元素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
诗歌是渠县的城市特色,亦是发展底色。渠县人,真正把日子过成了诗。
//
古老诗篇历久弥新
现代创作不断涌现
栖息诗意之上
渠县犹如一本浸润着诗意的书卷
将奋力擦亮“中国诗歌之乡”名片
诸君,且听渠县用诗歌
将这千年历史向您娓娓道来
//
渠县的美,不是目之所及的浮光掠影,而是旷古悠远、震撼心灵的时光音韵。
去賨人谷听风,听一个部落兴衰起落的娓娓诉说;掬一捧城坝遗址汉井的水,照映出古賨国都800年的影影绰绰;去土溪镇观渠县汉阙,读一本石质《汉书》穿越2000年不向时间低头的强倔;国家级非遗三汇彩亭会从300年前走来,哪一次不引得万人空巷、惊叹连连;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非遗刘氏竹编,那是匠心跳跃在指尖的舞蹈。回过神来,徜徉于宁静隐逸的渠县拾光小筑,或走进熙来攘往、飞扬着潮玩和潮流光波的賨人里商业街,恍若梦回!不用掐手,去尝尝麻辣鲜香的三汇水八块,香脆酥爽的涌兴卢板鸭,或者软嫩爽滑的古今香丸子,让您的舌尖真实地告诉您,这就是值得您来的:
#阙里賨都,忘忧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