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精准把握目标要求 自觉担负使命任务 ——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0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目标引领方向,要求催人奋进。刚刚召开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目标。这一主要目标的确定,为达州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科学路径。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大资源开发、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科创引领、数字化赋能、园区化承载、绿色化发展“四大三化”突破路径,持续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塑造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新型工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打造工业发展主阵地。要坚定不移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现代产业高水平协同。要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聚焦“3+3+N”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做大做强市场主体。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高效能转化,高质量建设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

这些目标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是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站位国家全局服务全省大局谋划推进达州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顺应时代大势谋取发展主动的战略考量。

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达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并确定到2027年,培育形成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3大千亿级园区、10大百亿级企业,基本建成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到2035年,制造强市、农业强市、服务业强市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系统谋划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方向路径、主要目标、发展重点等,让全市上下方向更明、思路更清、措施更实。

这些目标要求务实具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会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宗旨意识,把人民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走为民惠民发展之路。比如,会议强调,园区承载要进一步增强,水电气路网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全面覆盖;要坚定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推动传统产业更新迭代;发挥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产业链、创新链、产品链,培育更多四川民营企业100强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这些目标要求特色鲜明,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全会立足达州实际,充分发挥达州优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定达州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走区域协同发展之路。全会提出,要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聚焦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和重点产业提质倍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着力培优扶强一批支柱企业和先导产业,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百亿级企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要大力实施重点产业提质倍增工程,培育“3+3+N”现代产业集群,引领达州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等,充分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有机统一,既做到梯度推进,又做到跳起摸高。(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追溯初心,《共产党宣言》道出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回望历史,大同社会理想深埋中国文化沃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中国共产党将两者结合,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之路”中,我们的道路自信愈发坚定;从具有强大真理和道义力量的“中国之理”中,我们的理论自信日益夯实。

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一番话博古通今,阐明了系统的生态观、深邃的文明观。

从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里汲取丰富的生态文化,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标注着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继承发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传承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的思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理念,创造性转化古代“天下”观,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践生机勃发,让植根中华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结出累累硕果。

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制度是文化的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借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治理思想,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完整有序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

汲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借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传统崇法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定分止争;

……

跨越千年、守正创新,深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汲取中华五千多年优秀文明的滋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文者,贯道之器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第二个结合”指引下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出更为科学、更为完善的理论和制度,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山东曲阜孔子故里,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时光淬炼的先贤智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强调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离不开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读懂“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的文化传承,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领悟“改革不停顿”的誓言,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新征程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和制度创新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

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要始终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面对党内“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明推进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新时代以来的理论创新历程充分证明,“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实践证明,“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首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新的征程上,只有掌握好、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探索出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广东茂名,传承千年的荔枝之乡。今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查看乡村产业发展情况。

面对热情的村民们,总书记说:“我们要搞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钱赚得再多,不讲精神文明不行,我们的乡风民俗要文明;生态和经济要和谐,‘个体现代化、村里脏乱差’不行……乡村振兴要和这些‘国之大者’结合起来。”

一席话,道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人类对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不断塑造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样态,深化着对现代化本质内涵和规律的认识。充分吸收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图景。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激活并有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以“中国之理”回答时代课题,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来源:达州日报社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