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渠县文化馆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围绕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和“非遗”宣传月主题,全力构建普查机制、传承机制、申报机制等“非遗”管理制度,多举措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一、加强“非遗”宣传保护,提高“非遗”知识普及。渠县文化馆在年初就制定了“非遗”工作计划,提出加大“非遗”宣传,以送“非遗”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等活动为抓手,通过渠县新闻媒体如渠县电视台、爱上渠县、微渠县以及LED屏幕、散发“非遗”资料等宣传渠县的“非遗”名录,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增强了人们的保护意识。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非遗”保护力量。渠县文化馆在组织人员参加市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的同时,也对乡镇、社区文化专干开展“非遗”保护培训,还组织业务人员参观第六届中国成都“非遗节”,以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编制,成立了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扩大了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量。
三、加强“非遗”机制建设,提升“非遗”普查范围。渠县文化馆在年初就根据县委、政府的工作要点对渠县优秀的手工艺制作和传统技艺发出了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继续对已有的国家级、省级、县级“非遗”名录传承人进行考核工作,健全了申报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大了对县级手工艺制作和传统技艺的普查,今年,渠县青龙乡的《泥巴蛋制作技艺》已经获得专家审批,渠县三汇的《段氏龟胶制作技艺》、《三汇古法酿醋》正在进行申报。
审核领导:严刚 管理员:黄建 供稿人:李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