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位非遗“守艺人”联手,成套复制中国古代井盐顿钻工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近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出炉,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汉朝榜上有名。就在喜讯传来之时,贡井区长土街道一处僻静的厂房内,73岁的刘汉朝和他75岁的师兄梁援越,以及47岁的新一代“井口管事”刘彬,正在赶制一批外形十分奇特的工具……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传承人刘彬、梁援越、刘汉朝.jpg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传承人刘彬、梁援越、刘汉朝

三位“井口管事” 各自身怀绝技

国家级非遗项目“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起源于东汉章帝时期,北宋初年的卓筒井技术是其转型期产生,至明清时期的小口深井发展成熟,形成了钻井、探井、补井、打捞等一系列精湛的技术和相对应的生产工具,开创了人类机械凿井之先河。

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完整的中国古代凿井、修治井工具群(共700余件/套)珍藏于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并成为“镇馆之宝”。

刘汉朝、梁援越、刘彬三人有一个共同身份“井口管事”。他们是不同时代井盐生产现场的总指挥,其职能包括协调现场各工种、处理现场井下事故以及制作使用上百种工具。三人正在制作的就是中国古代凿井、修治井工具中的一部分——按客户提供的图纸,一比一复制40件井盐顿钻工具。

AJ7I5153.jpg

“以前单独做过一两件,成套复制还是第一次。”三人当中名气最大的刘汉朝出生于盐工世家,20岁便进入贡井盐厂,师从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的第二代传人董炳初,先后从事抠水工、顿钻钻工、顿钻井技师、井口管事等职,担任井口管事长达37年。刘汉朝擅长使用各类工具、处理现场各种技术故障,曾与他人合著《浅述近代冲击(顿钻)钻井工艺技术》一书,改变了盐场千百年来师傅靠言传身教授徒的历史。

三人当中最年长的梁援越在1971年进入贡井盐厂,3年后成为全厂最年轻的司钻,相隔4年担任井口管事,1982年被聘为贡井盐厂井口总管事,统管着全厂七八十口盐井。退休以后,梁援越将自身动手能力特别强的特点和多年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相结合,制造出一大批井盐钻修井工具模型和天车模型,其中部分作品被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梁援越和他复制的部分工具.jpg

梁援越和他复制的部分工具

三人当中年纪最小的刘彬目前担任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久大盐业)低压天然气分公司技术司钻一职。同时掌握传统顿钻技术和新型旋钻钻井技术的他,是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成为了千年盐都的新一代“井口管事”。

埋头制作工具 尺寸不差分毫

“师公到现在都没歇过稍……”按辈分,刘彬是刘汉朝的“徒末”。刘彬表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布至今,师公一直都在埋头干活,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变化。

3月21日,自贡融媒记者再次来到位于贡井区长土街道的久大盐业能源部车间,见到刘汉朝和刘彬正在捆扎一件竹篙。该竹制打捞工具高度超过了两米,下方装有竹编单向阀门,功能和用途为捞取大口(井腔最上部分)内的碎木、竹片及渣浪等。一旁的梁援越正在用砂轮打磨“枇杷叶”。这种铁制打捞工具因形状如枇杷叶而得名,由泥座子、棋子、圆杆、肩镫、枇杷叶等组成。

AJ7I5283.jpg

AJ7I5132.jpg

目前,三人已经在车间里忙活了一个多月,部分工具的制作接近尾声——在院子里排成一排,等待最后一道工序喷漆处理。据了解,他们此次复制的工具当中包括不少“大件”,其中有长达4.14米的蒲扇银锭锉(简称大锉又称鱼尾锉、大钻头),该工具为盐场锉新井开孔使用的主要钻具,重量达到了数百斤。

“不能只做到外形相似,还要拿出去就能用!”梁援越表示此次复制的部分工具出自川北盐场(和自贡动辄上千米的盐井相比井口较浅),因此在外形和功能上有一定差异。他以手头正在制作的“枇杷叶”举例,称图纸显示上面的钩子为圆形,但在实际操作中方形钩子才钩得稳钢丝绳,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要作出调整。

“不仅形状不能有差异,尺寸上也不能相差分毫。”梁援越告诉记者,在盐场,工具通常被称作井口管事的“儿”,即井口管事对各种工具的功能、外形和尺码要了然于胸,负责提供相应工具的图纸给锻工、木工进行制作,完工后还要进行验收。他表示这是盐场延续千年的规矩,其目的在于一旦发生意外进行打捞时(行话为“取难”),由于井口管事充分掌握掉落物品的形状、尺寸,能够快速制定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AJ7I5193.jpg

“只有对整套工具十分熟悉的人才能完成这项任务,算去算来就只有‘井口管事’了!”据自贡匠心盐井文化遗产保护公司(以下简称匠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订购这批工具的客户为乐山市一家新建博物馆,由于当地无人能够承接此项业务,对方于是找到了匠心公司。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第一批制作完成的工具将在5月1日前交付。

据了解,匠心公司为久大盐业下属企业,现有包括刘汉朝、梁援越、刘彬在内的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拥有全世界唯一一支传承、运用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的队伍。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