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 天府融媒·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
最近成都的天气,气温不低、阵雨频频,让不少市民觉得有点“难过”。既然如此,那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赛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们,要是遇到暴雨、雷电突袭,可怎么办?
别担心,成都大运会的赛场周边,有一张由国、省、市三级气象部门携手搭建的“天、空、地”立体气象监测网络“罩”着呢。你知道这张网中藏着多少高科技气象设备吗?一起来看看。
“天网”——7月21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启动风云四号B星,以成都为中心进行加密观测。与此同时,今年4月刚刚成功发射的风云三号G星,也首次应用于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为成都提供降水系统三维精细结构。
这两颗卫星的观测资料,实时融入大运会本地预报平台,降水、高空风和湿度预报得到明显改进。
“空网”——7月27日,气象探空观测仪乘坐“海燕”无人机成功“起航”。探空观测仪捕获的数据实时融入到大运会气象保障业务平台,为气象预报员提供新的视角。在青藏高原研究院,“海燕”提供的大气廓线改进了高精度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提高了场馆降雨预报准确率。
另一方面,从7月18日起,11个高空气象站已按要求开展加密高空气象探测。7月27日—28日,为应对5号台风杜苏芮,气象部门还新增15个国家高空气象站进行加密观测。
“地网”——为多维度掌握大运场馆气象实况数据,成都市气象部门以北京冬奥会观测体系为参考,在开幕式东安湖体育馆布设“4套场馆外气象站+4套场馆顶气象站+1套场馆内气象站+3套激光测风雷达”组合气象观测系统,在闭幕式露天音乐公园布设“3套场馆外气象站+1套激光测风雷达”组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开闭幕式场馆百米级精密监测。
结合大运期间气象保障特点,成都市气象部门还新建了5部世界先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可在空间分辨率30米、时间分辨率1分钟的维度上进行扫描式探测,有效提高成都全域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预警的成功率。
(视频由四川省气象局、成都市气象局支持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