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中小学校已经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课、心理讲座、同伴互助、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共同扶持孩子健康成长。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让温柔的正能量和感情浸润学生心间,上海不少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多元的形式,丰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长期获益。 同济中学:诗歌、乐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严厉的班主任、新来的心理课老师、众人眼中的尖子生、神经高度紧张的高中生家长……他们聚到一起会是怎样一台戏?能擦出什么火花?在同济中学高一年级的一次心理课上,同学们就看了这样一出戏——一个小时内,6位演员演绎了师生关系、母女隔阂、同学情谊、学业压力的故事。台下小观众们随着剧情时而沉默、时而捧腹,在互动环节争相发言。 看完演出后,有同学表示,“以前我也有学习压力,后来想通了,要积极面对和沟通,老师和家长都很想帮助、引导我。这剧让我很有同感,像在说我的经历。” 这种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同济中学并不少见,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近年来同济中学始终在寻找心理特色新的生长点,进一步做强心理特色。除了尝试心理情景剧,诗歌、乐高积木等也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我们的创意课程中有乐高创意和诗歌创意课,都是坚持了好多年的。”同济中学校长姚玉清介绍说,提到乐高,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同济中学却是将乐高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诗歌创意课则是将诗歌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而且每个年级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高一年级侧重于朗诵,关注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自信心的确立,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心理变化;高二年级侧重写诗,利用到学农基地进行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把学农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对农村生活的感受创作成诗歌,学校汇编成诗集,每年编印成册;高三年级则主要侧重于诗歌鉴赏,可以让紧张的高三生活有些诗情画意,同时,也结合高考诗歌鉴赏要求,在学生学习能力上有所提升。 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把绘本故事引入心理课 今年心理活动月期间,上海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的黄蕾老师设计了一堂以“我眼中的美好”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课,针对学生们在生活中较少获得同伴对自己赞美、欣赏的现象,她通过“欣赏他人,看到自己”“欣赏他人,带来改变”“欣赏他人,积极表达”三大环节展开教学。 整堂课中,黄老师通过让学生聆听绘本,从中体会到要带着一颗慧心去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和学生共同提炼出“LAE”欣赏法,即运用自己积极的语言、温暖的行动和真诚的表情去夸赞、欣赏同伴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习得方法,传递温暖,从而让同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堂课的亮点就是把绘本故事引入了心理课,从绘本故事说起。”宝山三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张瑜介绍说,黄蕾老师截取了绘本故事中与这节课的主题“会沟通”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再创作,以绘本故事引入,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情境性。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宝山三中心小学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渗透学校各项工作中,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师生心理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