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巴蜀美食丨“顶级杀手”如何成了“川菜之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1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图片

1448年前的某一天,一把花椒被塞入兰陵王最爱的五弟、北齐安德王高延宗的嘴巴。这并非是个香香嘴试菜的故事,而是在实施有预谋的“毒杀”。

花椒,作为中国古代的“顶级杀手”,在历史上,制造了不少“椒下之鬼”。但如今,它却成了餐桌上的一大美味。麻婆豆腐、花椒鸡、四川火锅等,都离不开花椒。那么,这个“顶级杀手”是如何不动声色成了“川菜之魂”的?

图片

花椒,川菜界第一扛把子。“麻辣鲜香”川菜众味,一马当先的“麻”,就来自花椒。

作为中国原产物之一,花椒不仅是在各大古籍中扬名,如《诗经》《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山海经》等,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2015 年,中国科学家在云南陆续发现了不同地质时期的花椒属植物种子化石,最早可追溯到 500 万年前。这一发现成为花椒发源于中国的有力证据。

图片
汶川花椒采摘 图据川观新闻


与花椒辛香好滋味齐名的,是它“毒辣”的一面。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之,戟人咽喉,气病欲绝……”矛头直指蜀地产的花椒。

另外,“椒下之鬼”的名单也不算短,为花椒有毒提供了佐证。除了高延宗之外,北魏孝文帝元宏尤其偏爱以椒杀人,他的冯幽后被花椒夺了性命,齐州刺史高遵被勒令“引椒而死”;太子元恂则是用椒酒毒死。南朝齐明帝也被椒酒毒杀了不少人。

闭口蜀椒为何有毒?很可能是因为闭口花椒香叶醇的含量很高,大剂量服用有可能造成呼吸困难。用四川话说,就是“麻闭气了”。

当然,用“椒”杀人也是个“富贵病”,死了那么多人,全是王公贵族、名人雅士,无一白丁。为何?“椒”贵呀,特别是蜀椒,在古代算是高档货,普通老百姓可尝试不了这么高贵的死法。

图片

彼之毒药,我之良方。在“懂家”眼里,花椒的毒性不值一提,反倒是种“宝藏植物”。

花椒叶可以当茶饮,香喷喷的让人爱不释手。三国时期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提到:“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

花椒是顶级香料,出现在祭祀和敬神的活动中。《楚辞章句》中说:“椒,香物,所以降神。”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提到“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而汉代皇后住的地方,叫作“椒房殿”,墙壁用花椒和泥制成,又香又暖,还有药物的疗效。

图片

花椒 图据川观新闻


即便张仲景说蜀椒有毒,但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蜀椒(也称川椒)治疮肿作痛、腹内虚冷、风虫牙痛等,疗效杠杠的,特别是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花椒几乎是有医简必上。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中多处出现“蜀椒”,如“治益气。取鹿肠、萴各一分,利如、牛膝、菝葜、山茱萸、桔梗、桂、蜀椒、白芷、细辛各二分”。《居延汉简》《敦煌医简》等简牍中也曾出现过“蜀椒”。

“杀手”椒酒在后来也被证明是受了“冤枉”,明明就是治病救人的高档货嘛!宋代诗人陈著写道:“椒酒难医百病身。”连椒酒都治不了的病,才算是绝症。

图片

“杀人”“救人”的过场都结束了,“吃货们”也该登场了。

花椒作为重要的调味料,很可能最早是被四川人端上饭桌的。东晋常璩总结了彼时川地饮食的特点:“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辛的味道主要来自花椒、姜和茱萸。

花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上桌”,则要到农业进步的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其叶及青摘取,可以为菹,干而末之,亦足充事”,而他更是在自己青州老家看到“有蜀椒种, 本商人居椒为业”。

图片

花椒 图据川观新闻


唐代,花椒作为调味品已经横扫饮食界。汉源的花椒也成了贡品,堪称“椒中杨贵妃”。使用花椒入菜更是写进了历朝历代的各类食谱,如宋代的《山家清供》、元代《饮膳正要》、明代《多能鄙事》、清代《随园食单》……

作为中国味道的顶流之一,如今,川菜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珍馐美味,花椒自然是功臣之一。2017年,花椒的英文名被正式定为“Sichuan pepper”,成了川菜的一大名片。

哎哎哎,等一下,花椒不是有毒吗?实际上,所谓“椒下之鬼”,很可能并非死于“椒”下。古代的毒物一般毒性不强,即便是吃了花椒,喝了椒酒,最终致死的可能还是“白绫”“被子”甚至是“皮纸蘸酒厚面膜”。如若真的死于花椒,那被塞下的剂量可能要比吃一盆花椒鱼还要多。再说了,就算是吃下了大量的花椒,也没什么好怕的,因为解毒剂实在是太好找——两瓢冷水灌下去,冰镇一下嗓子就好了。


“巴蜀风物”持续征稿中!期待和您以文字为舟楫,共溯巴蜀文化源头活水,同游天府之国文苑史海。我们珍视每一位创作者的热情与才华,稿费从优。


点击查看详情→“巴蜀风物”征稿启事


图片



本期话题

花椒做的菜,你最爱哪一道?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闫雯雯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