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成都锦江大礼堂举行。省人大代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晓春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以该校积极贯彻落实《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为例,讲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为健康四川作贡献的故事。
黄晓春说,通过参加人大组织的调研,她发现在乡村,群众健康意识淡薄、自我保健能力不足等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诊疗不及时,小病拖成大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使个人、家庭陷入困境。就拿肩颈、腰椎疾病来说,人们通常认为这类疾病的高发群体主要是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群体。但事实上,农村劳动者由于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更容易受到这类疾病的困扰。
然而,由于一些乡村缺乏专业医生,农村肩颈、腰椎疾病的患者,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康复难度大,有的甚至丧失部分或全部行动能力。又如,老年群体中容易发生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需要在卫生健康专业人员指导下加强健康管理、科学用药、锻炼、康复、照护等。在调研中,黄晓春还了解到,目前全省基层总诊疗量占比超过50%,需要大量卫生健康类技能型人才,基层现有从业人员能力也需要提升。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黄晓春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推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发挥高水平专业优势,积极与辖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银发经济研究院,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入选全省首批老龄健康产学研基地,编制老年康复操作指南、基层医卫人员培训标准,开设中药种植炮制技术、脊柱康复按摩、健康管理、应急救护等技能人才培训班服务地方需求。组织师生服务志愿队,积极参与全省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切实打通了服务基层的“最后一米”。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技能为先。”黄晓春说,她将立足本职,把贯彻执行好《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作为己任,结合学校成功获批四川省产教深度融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和正在申报创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契机,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丰富完善服务举措,不断为教育强省和健康四川贡献新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