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寻迹 | 盐都非遗】胡氏泥塑:一双巧手“生”万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7 17: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自贡网记者 冯方湲/文 罗祥瑞/图、视频

6月16日至1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四川广安举行。一尊名为“鱼跃鹏程”的泥塑作品,作为自贡非遗项目代表亮相此次活动,这让胡氏泥塑的第三代传承人胡伟康自豪不已。

QQ图片20240626151131.jpg

创作中的胡伟康

从谋生到守艺的认同感

“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这个神话传说应该是人们对泥塑最早的印象。以史为迹,我国泥塑艺术溯起新石器时期,两汉时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而飞速发展,至唐代达到艺术巅峰,如今依然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胡氏泥塑”的来历颇接地气。第一代传承人胡德银是早年间在帮人盖寺庙时巧遇一位塑造佛像的老师傅,为增加收入而悄悄开始的学习。数年后,第二代传承人胡贵友也随父亲“玩”起了泥塑,当手中泥团已能随心成型后,他便开始为各地工厂捏塑原型,以此养活一家人。2006年,因家境贫寒辍学的胡伟康随在沿海务工的叔叔学习泥塑,成为了“胡氏泥塑”第三代传承人,开启了守艺之路。

QQ图片20240626151146.jpg

胡伟康作品

虽有儿时的耳濡目染,但从捏“玩具”到捏“作品”,其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胡伟康表示,这距离中不仅有技巧上的困难,更有创作上的困惑。为此,他一有时间就去广州美术学院“蹭课”,后又拜师于国家一级美术师吴军。除了拜师学艺,精进泥塑制作技艺,当时就职于一家外贸公司的胡伟康,还以“有心人”的视角观察市场。当注意到公司的定制礼品订单大多来自英国后,他便萌发了以中国艺术特色吸引国外客户,设计制作泥塑类文创产品的想法。

2016年,胡伟康回乡创业,在成都开工作室、实体店。但在三个实体店几个月挣不回一个实体店租金的现实下,他的第一次创业戛然而止。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就在胡伟康“有心栽花花不开”之时,他偶然传到网上的一段泥塑视频却火了,网上订单如雪花般飘来。那段时间,胡伟康每天忙着更新视频,吸引流量和粉丝,与加工商沟通,收入越来越可观。“生意好也有烦恼,因为基本没有创作精品的时间了。”胡伟康回忆道。

在反复叩问内心后,胡伟康决定从商人回归到手艺人,沉淀下来好好创作。为此,他从成都回到自贡,开始为“胡氏泥塑”申遗,并由此在故乡开启传承之路。从谋生到致富,从一度想放弃到传承老手艺,胡伟康的经历折射出他对“守艺人”身份的真心认同。

在创作中传承的使命感

泥塑之妙,就在于一双巧手“生”万物。步入燊海森林里的胡伟康工作室,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让记者大开眼界——这里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泥塑,有极具自贡本土特色的盐业题材泥塑,也有饱含敬意的红色文化泥塑。在这里,每一个由胡伟康原创的泥塑都表达着他在特定场景里的感悟。

“从成都回自贡的时候,我也刚结婚,生活和事业都有了很大变化,那时候又开始思考自己的责任,于是就创作了《责任》这个作品。”在胡伟康看来,完成一个好的泥塑作品,不能仅靠醇熟的技艺,更要在创作中赋予作品感情和思想,这样用土捏制的泥塑才会是生动而美好的。

QQ图片20240626151141.jpg

带着这样的创作理念,胡伟康持续推出《家》《天车》《母爱》、童年回忆系列等特色作品。其中作品《家》被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永久收藏, 作品《天车》《母爱》《责任》被记录于《四川农村手工艺》一书中。今年4月,他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的主题精心创作了《鱼跃鹏程》,该作品以改革开放为背景,以“鱼跃”和“大厦”为符号,表现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鱼跃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改革创新之变,祝福祖国经济社会发展鹏程万里,同时深切表达了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这一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好评,由此入选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的主题作品展。

“今年灯会期间,有近百名小孩来互动体验,捏的基本都是龙鳞这个部分,最后我再整合起来完成了这个作品。”指着陈列柜上方一条红色的“龙”,胡伟康向记者谈起了自己传承非遗技艺的“新成果”。“我们胡氏泥塑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软陶土,不用后期上色,也能让作品保存得更久……”介绍起胡氏泥塑的特点,他如数家珍。

QQ图片20240626151136.jpg

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胡伟康也更坚定了创作初心。如今,他正在以自贡特色的盐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不断深化泥塑创作。与此同时,他还一直在技艺传承上推陈出新,不局限于门户传承的他,长期在各大自媒体无偿直播教学,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特别是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形式,在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中传递泥塑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项传统民间艺术。

身为90后的胡伟康说:“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非遗传承,前面的路都还很长,但我相信未来可期!”现在他想集中精力做的,就是塑造出更多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同时坚持传承泥塑技艺,争取培养出更多“青胜于蓝”的传承人。

来源:自贡网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4-7-19 09:2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非遗文化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