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盘点·2023|数字赋能引领现代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 18: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在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村的攀枝花·米易共富农场智慧大棚里,鹅黄色的上海青、黑色的小番茄、硕大饱满的卷心菜等蔬果生长旺盛,通过水培、雾培方式,紫色生菜、西芹的生长没有传统的“土”元素,在这里,智能温度及光照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等自动化装置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人冷天华成了“甩手掌柜”。

这是记者近日在米易县采访时看到的情景。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米易深耕“数字化+”,为传统农业装上了“新引擎”。

2022年6月,米易县被纳入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县。2023年以来,该县立足自身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唱响“阳光米易”品牌,集中打造早春蔬菜、米易芒果、米易枇杷等多条数字农业产业链,加快培育“数字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主体,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做大做优做强。

田间种植有智慧

“空气温度17.3℃、空气湿度45.2%、土壤温度13.5℃、土壤湿度13.5%……”1月8日上午9点,冷天华打开手机,通过物联云平台,察看蔬菜大棚里的环境。“过去种菜,是和土地打交道,现在是和数据打交道。”冷天华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及时调整蔬菜大棚内的种植环境,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该农场占地115亩,经营主体是省级专业合作社——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现代化农业发展,每年可为周边老百姓提供蔬菜种苗6000余万株,同时该农场还与省市农科院进行合作,每年开展番茄、茄子、辣椒、南瓜、黄瓜等新品种示范试种400多种。

插入的图片

“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才是真的富!”冷天华从不吝啬分享他的“致富经”,无论是蔬菜种植技术,还是科学育苗方法,他都毫无保留地和村民分享,同时,随着规模扩大,农场聚焦果蔬季节性用工需求,为周边村民拓宽增收渠道,提供除草、施肥、拔芽、基地清理、采摘打包等灵活的就业机会,做到“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

而在几公里外的米易县现代农业大数据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内,电子监测大屏上,不仅能清晰看到米易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棚内每个时间节点的视频画面,还能准确显示土壤湿度温度、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数据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光照、温度等因素的自动监测,并根据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补光等控制。农业生产更有‘科技范’。”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操作能大幅提高精准度,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插入的图片

中心建成投用以来,高效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大数据决策、虫害预测、专家在线指导等功能,推动园区高效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普及率达98%以上,每年节约1/3的人工成本、节省30%用水量、减少20%施肥量。

购买农资有实惠

得益于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米易县已形成种植粮食27万亩、蔬菜11万亩、芒果和枇杷等特色水果25万亩、优质核桃20万亩的产业规模。作为粮食的“粮食”,安全可靠的农资更是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据统计,米易县农资销售企业数量达1000余家,农资市场年消费额达8—10亿元。但传统农资销售市场存在运营散乱、质量良莠不齐、中间差价高等问题,制约了全县农资质量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此,2023年伊始,米易县按照“部门指导、科技赋能、金融助力、国企运营、集体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整合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资源力量,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共同打造了集数字化交易、金融服务、技术指导、智慧种植等功能于一体的农资交易平台,推动传统农资流通向数字化服务转型。

“方便!”近日,昔街村二牛家庭农场主何世波吃过午饭后,不紧不慢掏出手机,下单购买了一批饲料。几公里外的县农资4S店体验中心里,工作人员收到实时下单信息,快速审核后,订单转到了站点服务人员。40多分钟后,何世波收到农资。他说:“以前只能去镇上买农资,现在用手机在平台上下单,很方便!”

“传统农资销售模式,不仅农资价格过高、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农场还需额外聘请人员从事农资购买、运输等工作。2022年,农场仅农资成本就达到近96万元,极大地挤压了收益空间。”何世波算了笔账,2023年,通过农资交易平台,农场农资采购成本节约了近19万元,平台提供的50万元零息金融贷款也极大降低了农场资金周转成本。

同时,平台通过与省、市农科院的合作,整合农资厂商售后团队力量,在73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建+农技”服务站点,建立“共富帮带”机制,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开展测土配方等科技工作,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群众收入。

插入的图片

截至2023年底,平台注册农户达1300余户,授信6000余万元,吸引43家农资销售企业入驻平台,已提供岗位80余个,实现务工收入100余万元。累计为授信农户免费提供农技服务1000余人次。

电商销售有平台

2024年开年以来,草场镇顶针村的返乡大学生杨曦每天都要通电商向外地发售米易的早春枇杷。“这几天发货量还不大,每天不到一百件。”杨曦说,她的团队目前正策划小番茄等米易特色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杨曦自2018年返乡后,在米易县寿康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水果销售。这几年,她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枇杷,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有效扩大了米易枇杷的影响力,助力米易枇杷开拓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的商超销售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石榴、苹果、芒果、枇杷……2023年,杨曦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超1100万元。

即便是水果销售忙得不可开交,杨曦也会抽出时间给村民进行电商销售技能培训。“注意一下,视频不用拍太长,字幕可以做大些……”这是记者近日在顶针村电商培训现场看到的一幕。杨曦告诉记者:“村里的枇杷已经上市,不少村民希望学习一些电商销售技能,2023年,共进行3场培训,只要村民有需求,今年还会开展。”

在米易,像杨曦一样从事电商的不在少数,他们背靠米易特色农产品,依托互联网,将米易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米易县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商务、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整合建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点,搭建“县+乡(镇)+行政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网络。

目前,米易县从事电子商务及其相关产业的法人单位2000余户、8000余人次;电商年销售额提升到10亿元,“攀稀果果”“蜀果匠”等一批电商品牌逐步培育壮大,涌现出了如龙华村、禹王宫村、黄草村等农特产品电商村。其中,引进企业落地建设的阳光米易电商产业(直播)基地,搭建直播场地9个,2023年累计直播206场,孵化优质账号10个,本土主播带动销售商品166万件以上,销售额达1.6亿元。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