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二六六九,陆洞幺五,或者川东水泥厂》——谨以此文,纪念川东水泥厂50年风雨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作者/三天

图片/晨旭

全文5700余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640?wx_fmt=jpeg&wx_co=1

他们在蛮荒之地拉小提琴,在不为人所知的地带唱俄语歌曲,并将视线牢牢地锁定在大山之外,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肩负崇高使命而来到这里的。

                      ——摘自罗尘《三线人》


【1】

川东水泥厂,对于每个三汇人来说应该都非常熟悉。

曾几何时,这个昔日三汇或者渠县,乃至达州最大的明星企业,代表了川东地区最初工业时代的形象,代表了新中国一个基础工业发展的标志

50年前,为解决部队兴建襄渝铁路和其他新建铁路工地的基础材料需要,铁道兵自力更生办起了11个企业工厂,接管4个工厂。这些工厂生产出大批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对保障部队施工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川东水泥厂,就是其中之一。


1968年3月,为了适应三线建设的战略需要,国家计委决定由铁道兵在川东地区的大巴山麓、州河水畔建设一座设计生产10万吨水泥的工厂。时年9月,铁道兵2669部队受命到达渠县三汇镇舵石鼓码头,成立工程筹建处。

川东水泥厂,自此应运而生。

640?wx_fmt=jpeg&wx_co=1

自工程筹建开始,这里便召唤了成千上万为建设祖国而热血澎湃的人们。

他们中间有志在四方的铁道兵战士,有满怀理想的知识青年,有刚刚脱下军装而斗志不减的退役军人,也有以吃苦耐劳著称的战备民兵,还有可亲可佩的工程技术人员。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他们打起背包、爬山涉水,带着自己的理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来到这里。

各种方言在这里汇聚,在马达的轰鸣声里搅拌,在食堂的大铁锅里混合。

他们说:“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他们带着一家老小在这里安营扎寨,把青春、梦想和汗水都挥洒在了大巴山下,州河水畔。

640?wx_fmt=jpeg&wx_co=1

【2】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这里曾是一方热火朝天的工业基地,达到生产最辉煌、最鼎盛的时刻。

作为铁道部直属企业的川东水泥厂,西南地区的龙头基础工业,在那个国家基建原始发展的时代,其高大威武的厂房在大巴山麓的群山峻岭之间是何等壮观。

这里,也记录着一代人的豪情和梦想

每天早晨,职工们身着工作服,或独自或三三两两,在朝气蓬勃的歌声中迎着太阳,走进厂区。

黄昏时分,下班的号声响起,川流不息的人群又从厂区里缓缓走出,沾满了泥土灰尘的工作服在落日中铺上一层温暖的柔光。

每天相同的上班、下班轨迹,这样一干,就是一辈子。


近五十年风雨兼程,从解放军2669(二六六九)部队到铁道兵6015(陆洞幺五)工厂,从1984年脱下军装更名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川东水泥厂,到后来中铁建川东水泥厂,以及中铁路桥集团、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川东水泥有限公司……

半个世纪的起起落落、悲欢交集,这里永远留存着老2669人的群体记忆,永远隐藏着那一份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

甚至不只是川东水泥厂的员工,作为与其比邻而居的每家每户,跨越三代人,谁都会与它有着不解的情缘,都会有一份关于它的独特记忆。

640?wx_fmt=jpeg&wx_co=1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在川东水泥厂旁边的孩子,父母并不是厂里的工人,但生长于斯,这里承载我儿时最快乐的记忆。

这里俨然一座小城,一个人的一生,似乎都可以就在这里完成,有的家庭祖孙三代都在这里工作、生活。

用政治课本上的话说,这就是被市场经济所鄙视的“国企办社会”现象。


但这“小社会”却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大观园”。

除了厂区里不能去,我和小伙伴们一有闲暇便溜过来,从河边逛到宿舍区逛到子弟校再逛到公园,去大礼堂看周末上映电影的海报,去游戏厅打街机,去篮球场打篮球,听喇叭里放出来那时候的港台流行音乐。

还有那广场上叫卖的烧腊,市场里打的凉粉锅盔,学校门口糖精冰水兑制的清凉饮料,林荫道边嬉戏的身影……

点点滴滴,都深藏于脑海,从未忘记。

640?wx_fmt=jpeg&wx_co=1

【3】

最深刻的记忆留在了2669的大礼堂,这个大礼堂不仅是厂里开大会的地方,也会在每个周末的时候放场电影。

那时的娱乐项目少之又少,大人们偶尔打打扑克吹吹牛,孩子们就喜欢凑在一起抓个“强盗”、扇个纸画儿,唯一能让全家总动员干同一件事,莫过于每周末去2669看场电影了。每逢电影放映日,不仅是厂里的职工,周边乡村和厂矿的男女老少们也会成群结队向这里集结,那场面不亚于现在看明星的演唱会。

关于到2669看电影,我还有两段特别难忘的亲身经历。

第一件是在我大约4、5岁时候发生的事情,小时候的我长得比较奶气,特逗大人们的喜欢,某个周末的下午,家里人突然发现我不见了,有邻居给爸妈说好像看见一个青年男子把我抱走了。

640?wx_fmt=jpeg&wx_co=1

爸妈以为我遇到了“人贩子”,急得全家出动到火车站、到舵石鼓码头、到火柴厂码头等各大交通要道围追堵截,结果到了晚上八九点的时候,我却没心没肺地自己回了家。

原来是在铁厂上班的表叔和朋友去2669看电影,路上碰见了我便带着我一起去超时髦,我倒是美滋滋地享受了一根冰棍和一场电影,家里人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急火燎。为这事儿,爸妈后来狠狠地把我表叔批评了一顿,而我因为年龄太小,倒是免了一顿皮肉之苦。


第二件事是我们全家出动到2669电影院追热剧《海灯法师》。

出门的时候,家里刚好停了电点了蜡烛在桌子上,因为赶时间,谁都忘了出门的时候把桌上的蜡烛吹灭。

结果等到我们看完电影兴致满满地回家,才发现蜡烛燃尽后把家里新买的茶几给烧了个杯口大的一个洞,也幸好是回来得及时,才没造成更大的损失。

那张桌子至今还摆在我老家的堂屋里,偶尔回家还会拿出来用,那个烧出来的洞后来被父亲用红颜色的漆巧妙地补了起来,配上整张桌面的仙鹤松树图,到更像是加了一枚冉冉升起的红日,竟然有画龙点睛的奇效。

640?wx_fmt=jpeg&wx_co=1

【4】

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看电影的热潮也就慢慢过去了,而录像和跳舞却逐渐成为了当时的时髦。

我爸妈在当时应该属于比较赶潮流的人,家里很早就购置了自己彩电和录像机,后来又换成了VCD机、DVD机,我记得在2669家属区靠州河边上的一楼,就有一家专门租影片的小店。

每次爸妈总会给我钱叫我去那家店里租时兴的电视剧,在5角到1块不等的跑路费的刺激下,我总是乐此不疲地接受这个光荣的跑腿任务。


从电站下去,抄近道沿着河边的小路过去,翻爬近10米高的堡坎,便到了这家租碟店,来回一趟,大约要比从水泥厂大门绕行进来节约十分钟左右,一趟下来就有了两支雪糕的钱,哪个小孩不喜欢。

从这家店里,我租过《射雕英雄传》、《九阴真经》、《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白发魔女传》《白眉大侠》等经典电视剧,现在回想,觉得那时候的电视剧拍得特别好看,一些经典场景直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640?wx_fmt=jpeg&wx_co=1

大概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跳舞成了从港台、沿海大城市传来的又一波时尚,水泥厂工会顺应潮流在大礼堂加装了旋转射灯等设备,每个周末,都会在这里组织舞会

不仅水泥厂的年轻人们热衷与此,周边的火车站、电站、铁厂等单位的年轻男女们也是趋之若鹜。彼时还是小屁孩的我,也曾跟着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们混到舞厅里赶了几次时髦。


年轻的男男女女们烫着模仿港台明星的卷发、带着蛤蟆镜、穿着可以扫地的大喇叭裤,喇叭裤还要配尖皮鞋,尖皮鞋底下还要钉上铁掌,走起路来咔嗒咔嗒地响着。

或独自或找人配对,跟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跳起慢三、慢四,快三、快四等舞步,觉得自己时髦极了。

更有一些追风潮流的年轻人,哪受得了这样慢悠悠的“老人”舞步,即兴地来一段恰恰、探戈,或者动感十足的霹雳舞,那才叫过瘾。

640?wx_fmt=jpeg&wx_co=1

【5】

大礼堂正门前的厂区公园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亭台楼阁,鱼戏莲叶,里面的喷泉、假山、廊亭、雕塑,成为多少人相片中的背景。

而对于小乡镇的孩子来说,有一个如此漂亮的公园可以玩耍真是儿时最美妙的事。

邀约三五玩伴,聚在这块儿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更别说人工湖里的蝌蚪、小鱼、虾米不知道被我们捉了多少,绿油油的草地里,我们更捉过蚂蚱逮过蝈蝈捕过蟋蟀网过蜻蜓……


每年春节2669组织的游园活动更是承载许多儿时欢乐的记忆。

灯笼高挂,彩旗飘扬,节日的氛围被布置得红红火火,大年初一,七里八乡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相聚在这里,大人小孩的脸上都是满满的喜气洋洋,套圈、飞镖、猜谜、钓鱼、趣味保龄球、瞎子摸象……

整整一天的游园活动,到处都是其乐融融,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家生活在自己的欢乐之中,忘了岁月,忘了繁华,只有无忧无虑的时光。

后来我在部队工作,每年大年初一也会组织一场官兵同乐的游园活动,其中许多节目的创意,居然都是来自儿时在2669的游园经历

640?wx_fmt=jpeg&wx_co=1

2669的菜市场,也是儿时经常光顾的地方。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那里就像是关于2669最原味的记忆博物馆

生鲜肉味,蔬菜的泥土味,剁肉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浸润其中,每一处景象都是生机盎然的接地气


菜市场里面的一排商店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那时候,没有什么连锁大超市和购物广场,但是这一片儿大大小小的“供销社”和“职工商店”一样可以买米买面买油买零食,可以买到时髦的的确良衬衫,可以买到好喝的天府可乐和冰糕雪糕。

更别提市场外广场上叫卖的烧腊,那是我儿时记忆里最地道的美食。

凉拌毛肚、鸭肠、板鸭、卤牛肉、猪头肉、猪耳朵、鸡爪……每一道食材都能让你垂涎欲滴。

我从小的最爱就是凉拌毛肚、猪耳朵和鸡爪,每一次,妈妈拿钱让我到2669称烧腊,我都会选择这几样菜,拌好毛肚,把猪耳朵切成片,在称几只鸡爪,用塑料袋装上,油浸浸的,一路上啃着鸡爪咬着猪耳慢慢吃着回家,进家门前,还一定记得把嘴上的油擦干净。

现在回想起来,那年偷吃的场景依然恍若昨日,嘴里似乎还有烧腊的余香,让人情不自禁地口舌生津。

却不知,当年最爱的烧腊摊,如今是否还是在2669的市场外叫卖。

640?wx_fmt=jpeg&wx_co=1

【6】

虽然从未在水泥厂的子弟校上过学,但是关于这里,同样有一份别样的记忆。

作为厂办学校的水泥厂子弟校和幼儿园,那时候在我们这些农村周边长大的小孩子眼中,各项娱乐体育设施简直可以用“豪华”形容

幼儿园里梭梭板(滑梯)、跷跷板、旋转车、攀爬云梯等应有尽有,子弟校操场里同样也是乒乓球台、篮球场等一应俱全。

然而,每逢周末或者寒暑假,学校却都锁了大门一般不对外开放,更何况我们本就不是学校的学生。

为了进学校打球玩耍,唯有“翻墙”这条不寻常道路才是正途。

那时候,以“翻墙”来显示自己身手敏捷,在伙伴们面前是一件很酷炫的事,然而并不是次次顺利,有一次,小伙伴渠江翻墙不慎摔下来,导致左手骨折。


回想起来,80年代的跑酷儿童,除了胆子大、爱冒险外,其实身体和技术并不太过关。

640?wx_fmt=jpeg&wx_co=1

那时候,我们这帮孩子玩得很疯。

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无所不为,最疯最乱的当属打群架

因为地域和父母所属单位的不同,小孩之间也就很轻易地分成了不同的小团伙,铁厂的小孩一伙,电站的小孩一伙,火车站的小孩一伙,水泥厂的小孩一伙。

几伙小孩遭遇到一起,上演最激烈刺激的“战争”,手持棍棒和弹弓等“武器”相互攻击,一旦打红眼了,下手便忘了轻重,由此造成的流血事件也不时发生。


子弟校外面的很大一片便是水泥厂职工的住宿区,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宽阔的马路,行道树散开巨大的树荫,我们儿时迷恋的游戏厅,就藏在这里。

《名将》《合金弹头》《三国志》《恐龙快打》《街头霸王》《拳皇97》……

真正的键盘侠,一握上摇杆和攻击键,就激活了全身的运动细胞,在屏幕上拼个你死我活,能用一个手平推三个人。

“给我一个隆,我就能用波动拳拯救世界”,这样的肌肉记忆,只有在游戏厅闻着泡面味儿抽着烟的人才会懂。

640?wx_fmt=jpeg&wx_co=1

多年以后,我再次穿行于这里,沿着小路漫步在这些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家属楼旁,用镜头记录下依然留守的一些“老厂人”的日常,时常还能感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烟火气”,像是一幕幕久别的情景剧,从中洞悉每个细微之处,能发现记忆中一点一滴的美好。

生活依旧其乐融融,这或许就是隐藏在2669的人情味吧。

只是每每谈起厂里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窘迫,都不禁一声叹息。


时光如流水,仿佛只是在这些宿舍楼上歇息了一会儿,却已将岁月的痕迹毫不客气地留在了砖瓦之上。

那些斑驳古老的房舍,在风雕雨塑中,述说着它几十载的辉煌与落寞

夕阳映射着岁月的雕琢,顽强地显示着它特有的魅力,似乎很不情愿成为尘封的记忆

楼宇依然,岁月照旧;

是否有人珍惜,终究物是人非。

640?wx_fmt=jpeg&wx_co=1

【7】

半个世纪的光阴,起起落落,悲欢交集。

在我们长大的历程中,也一点点感受到那个曾惠泽众人的巨型工厂,在岁月中逐渐沉沦,如同当年被它召唤来的数千青年精英们一般,默默老去。

而随之渐行渐远的,还有曾经在这里生产生活过的人们的集体记忆


漫步于如今的2669,恢弘之中见沧桑,繁华过后现宁静。

曾经热闹无比的家属楼大多已经人去楼空,唯有一盏清灯作伴。

也会有离开而又怀旧的曾经的工人会偶尔回到这里,寻觅一切熟悉的痕迹,回味那些热火朝天的过往,或在绿树荫下,或在筒子楼里,感受这里的空旷与萧条。

640?wx_fmt=jpeg&wx_co=1

生锈的锅炉,煤炭不再燃烧;颓废的窑炉,激情已经抽空;曾经机器轰鸣的厂房工间,有的荒芜不堪,有的已不复存在,许多老工业设备还锈迹斑斑地摆放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一些破旧的管道,一些生锈的零件,像古战场上被遗弃的盔甲和箭矢。空荡荡的办公楼在风雨中萧瑟,国有企业曾经的骄傲已无从寻觅,橱窗里光荣榜的照片早已褪色,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

工业退出去,记忆留下来。

而这些老的事物原本正是诉说那段峥嵘岁月的活化石。

这样的影像让人心里五味杂陈,是敬重、是眷恋、是惋惜、是离别……

640?wx_fmt=jpeg&wx_co=1

【8】

此刻突然想到瑞典导英格玛·伯格曼说的一段话:

教堂倒了,呐喊无法唤醒装睡的人

默默去废墟上捡砖头,能捡一块是一块

能垒一块是一块…… 


是啊,我们都明白,关于2669或者6015曾经的怀想,并不是渴望着重回往日那些生活与工作的场景。

而是一种自我完成的一份诚挚的纪念,一段如歌的行板。

640?wx_fmt=jpeg&wx_co=1

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他们的故事,这个地方,都让他们有着忘不掉的回忆

过去的2669不仅仅是一幢幢破败陈旧的厂房,它是岁月的痕迹,是时光辗转留下的记忆。

它是一种牵挂,一种温暖。

一种可以安放四处漂泊的在外谋生人所有情绪和情感的所在。


他们住进这里,可能只是一瞬间;

他们走出来,却需要一辈子

是以为记!


2018/9/14于甘孜道孚

640?wx_fmt=jpeg&wx_co=1

作者简介三天,或二十三天,80后,专栏作家,诗人。文作散见于《星星》《青春》《山花》《商界》《花火》《海峡诗人》《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陆军》《战旗报》《重庆时报》《贵州日报》等报刊杂志。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18-12-5 12:4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八几年我们跑十来里羊肠小道去看路天电影,最难过的是中途下雨,那个失望劲没经历过的是无法体会的,还黑咕隆咚睬到水田里,把鞋子拔出来光脚往家跑,淋得落汤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5: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海洋 发表于 2018-12-5 12:41
八几年我们跑十来里羊肠小道去看路天电影,最难过的是中途下雨,那个失望劲没经历过的是无法体会的,还黑咕 ...

虽然我么有经历过,不过经常听我妈老汉摆,他们就是在看电影的时候认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6:1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6:4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2669    渠县人都知道,早有耳闻。今天掀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2669奉献了青春,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6: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秀美宕渠 发表于 2018-12-5 16:45
2669    渠县人都知道,早有耳闻。今天掀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2669奉献了青春,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

2006,6015是啥子?老师可以简单的解释一下嘛,确实看不懂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8:0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老工人享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20:3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近九O年,我不到2O,结识了2669的几位朋友,老往那跑去耍,勾起了我满满的记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21:3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当年渠县几家大的国企,如今只有华莹山发电厂和物重储还存在了。其他如渠江糖厂、川东水泥厂、濛山酒厂、渠江果酒厂等都随着时代变迁消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06:2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天天好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